• 伏羲庙细节之美你get到了吗?

  • 【陇上非遗】靛色染千年——平凉古法蓝染的生活美学

  • 丝路古城 千年泾州

  • 皋兰山下寻遗韵——刘尔炘的兰州文化印记

  • 【秦文化的甘肃印记】嬴秦的崛起之路

【聚焦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文化赋能 万物并秀——我省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风劲帆举

 甘肃地域辽阔,文化资源厚重。截至目前,全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3项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名镇8座,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809项... ...[详情]

【聚焦深圳文博会】“游戏+文旅”模式助力中国文化出海

在开发《紫塞秋风》时,甘肃嘉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曾多次深入甘肃各地采风,将嘉峪关、莫高窟、月牙泉等丝路名胜,以及西北特有的沙州夜市、驼队商旅等元素融入游戏世界。玩家不仅能在游戏中... ...[详情]

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入围文旅部戏曲创作优秀案例

作为陇剧的开山之作,创作于1959年的《枫洛池》,以东汉末年“渔女刺梁”历史故事为蓝本,讲述了渔家女邬飞霞为报父仇,潜入权臣梁冀府邸,最终手刃仇敌的故事。该剧通过“诓嫁”“夜逃”“... ...[详情]

定西系列文博活动彰显“新莽权衡”多元价值

 定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者。1925年,“新莽权衡”在安定区巉口出土,这一承载两千多年历史、见证丝路贸易与古代计量文明的国之瑰宝,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详情]

海河两岸劲吹陇原风——甘肃文化旅游推介活动走进天津

 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段;从自然奇观的博物馆,到民族风情的大观园,再到品质旅游的目的地。甘肃文旅推介官杨月洁通过五个维度带领观众一览甘肃的壮阔与多彩。... ...[详情]

政策福利加码 消费场景扩容 甘肃文旅市场旺起来

为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甘肃省打出政策“组合拳”。“甘肃文旅年卡”整合4省16市1100多家企业资源,涵盖景区门票、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景,前4个月已惠及游客15万人次,带动消费... ...[详情]

《红古有我》出版

书中收录了108位作者创作的涉及红古区各行业的文章116篇,共74万余字。这些文字生动真实地记录了红古区在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反映了红古区各项事业发展变化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书... ...[详情]

21款兰马限定款文创产品上线

此次市博物馆推出“兰小五”包括狮狮如意挂件、陶罐系列冰箱贴和兰州牛肉拉面系列冰箱贴。其中,狮狮如意挂件设计为双面狮头,寓意事事如意,该产品含有夜光设计。该文创产品用数字化赋予“... ...[详情]

《丝绸之路文物(三)》特种邮票首发

该套邮票共有4枚,面值为4.8元,精选了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四件珍贵文物——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南北朝神人纹银盘、北周凸钉玻璃碗、唐代胡人牵驼载丝壁画,面向市场发行590万... ...[详情]

【文化中国行】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发声——甘肃省不断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博物馆热”的背后,是我省坚定文化自信,用好文物遗产和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体系,融合好全面展示和特色凸显,链接好产业发展和文化服务,着力构建“八大体系”... ...[详情]

【文化中国行】“5·18国际博物馆日”甘肃主会场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我省文博系统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体系布局,提升服务效能,博物馆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262家,每9.38万人拥有1家,居全国第一。丝路、黄河、长城、红色、... ...[详情]

临夏千年牡丹有千面:文化根脉与产业新枝互融共兴

当地与牡丹的渊源可追溯至盛唐时期。作为丝绸之路重镇,这里的河州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独特的紫色斑点得名。相传,文成公主进藏途经临夏时留下的牡丹种苗,经过世代繁衍,形成了家家户户种牡... ...[详情]

文化新闻眼

走遍甘肃

相约最美季节——陇原湿地

陇史

博之美物

  1. 麦积山石窟文物修复团队:巧手匠心触摸“光阴的

  1. 【文化视点】敦煌壁画中的体育运动

  1. 张家川县博物馆携手全国10余家博物馆推出“博博

  1. 磁州窑瓷器和水陆画在平凉市博物馆展出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