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品读人生】喝茶刮碗子 那些远去的日子

 2019/07/23/ 09:4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马进祥

  三

三泡台

  喝茶,当然讲究的是茶具。碗子是很多人喜爱、讲究的茶具,由茶盖、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组成,因此也叫作“三泡台”。

  三泡台相传源于盛唐,明清时传到西北,与当地饮茶习俗结合,形成特色茶品。三泡台讲究的是配料,通常是上好的春尖茶再配上桂圆、冰糖、枸杞、焦枣等,用山泉“牡丹花”——即滚烫沸腾如花的开水沏茶。喝茶时用一只手卡住碗盖,轻轻地把茶碗中漂浮的茶叶、配料刮进碗里,再用碗盖把茶汤滗出。喝的时候,要吸,要发出吱溜吱溜的响声,享受那种品茶时的感觉。一边喝,一边用盖子刮搅,使碗子里的冰糖配料渐次融化开。所以老家把喝茶统称“刮碗子”。三泡台茶里的佐料,如枸杞红枣桂圆等,本身可入药,富含许多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和活性因子,并且茶碱对于油腻肉类等酸性食品具有分解消化的功能,所以,家乡人以吃了手抓羊肉,再喝三泡台为人生最舒坦惬意的事。

  1985年秋,作家张承志兄第一次来临夏,喝了三泡台,喜欢得不行。我俩初次见面就彻夜长谈,应当得益于春尖茶。那天晚上他刚从大河家回来,与我同住在临夏州招待所东楼的一间普通客房里,一晚上他喝了三个浓茶。他给我讲在大河家梅坡村里的各种见闻,兴奋不已,一直到凌晨才睡。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题的散文《大河家》,就是那次深入大河家后写成的。

  在那吃不饱肚子的年代里,日用品更是奇缺,商店里除了吃饭用的大粗碗,很少有卖喝三泡台的盖碗子。我家里有旧时留下的几副碗子,等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是缺胳膊少腿了。母亲勉强张冠李戴给父亲拼凑成的一副三泡台,除了烧制着漂亮的蓝山水茶碗外,茶盖和茶托都不匹配,还横竖钉了好几道铜质蚂蟥钉。

  我的一个远亲姑舅叫诗尔巴,是个“钉匠”——就是揽瓷器活的工匠。 记得儿时,父亲领我上街,总会拿了破碗子茶杯碗盖去他那儿修补,他轻轻地来回拉着风箱,炭火随着风力一闪一闪冒着刺眼的火光。烧红的铜丝在他的小锤锤子下三敲两折,就成了灵巧发亮、中间宽两头窄的蚂蟥钉。然后对接上破碎的瓷器,开始用金刚钻打眼子。他的衣服连同脸部被金刚钻钻头旋转时飞出的瓷屑,再加上烟熏火燎成了炭色。姑舅的手艺精湛,瓷器碎成几片,他都能很快衔接修复如初。那时一个蚂蟥钉8分钱,但不论抓几个蚂蟥钉,他从来不要我们的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物质生活用品的逐渐丰富,瓷器的大批量生产,三泡台盖碗子也货源丰富、价格便宜了。因此,钉补碗子已经不划算了,“钉匠”这一原有的职业也逐渐消失。前两年东乡族钉碗技艺和保安族腰刀一样,已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