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品读人生】端午之味

 2019/06/05/ 11:0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柳旭

【品读人生】

端午之味

  柳旭 

  陇东人称端午节为五月五。在陇东,过端午节,除了像别处一样插艾草、吃粽子,还保留着一些特别而又古老的风俗习惯。

  老一辈人常说:五月五是个早节。此话不假。即便是平日里最爱赖床的小孩子,这天也会早早起来,去山上、村头、河边折柳。端午的晨光里,村头的柳树下,几个小伙伴折一抱柔嫩的柳梢回家,从大门、上房、厢房、厨房,一路插到猪圈、鸡舍,女孩子还会在自己的发辫上别一片弯弯的柳叶,真是一番别样的风景。现在,虽然家家是千篇一律的防盗门,但是那一枝青绿的柳梢,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大人当然也不会闲着,尤其女人。每个传统的节日,其实都是一场美食的狂欢。每到端午,除了粽子,陇东大部分地方,还有三样食物必不可少:甜醅、花馍馍、荞粉。

  煮甜醅用的原料是莜麦、小麦。母亲总是掐着时间,在端午前两日,就着手准备。莜麦放在簸箕里,用手掌反复揉搓,直至细皮褪尽,然后和淘洗干净的小麦粒一起入开水锅里煮,煮熟后盛出,摊开散热,待温度合适时,按比例拌入酒曲,装盆,用保鲜膜蒙严实,再盖上小被子,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发酵。“三个对时(三天)就甜了,可得记好时间。”母亲一边捶着腰一边叮嘱我也帮着她计时。这样,不早不晚,端午节那天,一盆甜中带酸、散发着淡淡酒香的甜醅就能上桌了。

  花馍馍是小孩子的最爱,因为它不仅好吃,还好看。大部分母亲,也都是做花馍馍的能手。花馍馍其实就是烙饼,因其造型独特(有荷包状、蝴蝶状、蟾蜍状、十二生肖状等)、饰有花纹,才得此美称。花纹是母亲用平时做针线的顶针,轻轻压制出来的,点上红、绿色彩,这样的花馍馍,更像一件散发着麦香的艺术品,孩子们常喜欢用丝线穿了挂在脖子上,炫耀够了之后,再大饱口福。

  三种食物里,以荞粉最受欢迎,也最为难做。荞粉的原材料是去了皮的荞麦粒,我们称之为荞糁子。一般是端午的前一天晚上,荞糁子就用凉水泡好了,凌晨五六点,母亲就已经在厨房搓荞糁子了。她拿着一个空瓶子,埋头反复在案板上滚压揉搓,间或加一点点水,使泡软的荞糁子一点点变小变碎变细腻,直至成泥状,这个过程费时、费力,其辛苦,只有亲自搓过的人,才能体会。搓好的荞糁子,滤出渣滓后余下的白色浆汁,就是凉粉的雏形。将其上火烧开,边烧边顺时针搅拌,直至浆汁由稀变稠,最终凝固成皮冻样,就算是做好了。煮熟的荞粉,动用灶台上一切锅碗瓢盆盛了,放到阴凉处,待其凉透。吃的时候取一个,反转,往案板上轻轻一扣,颤悠悠的凉粉坨,很是诱人垂涎。切片,或切条,再拍一瓣蒜、抓几粒花椒、切一些葱花炝醋,做汤汁,淋在切好的荞粉上,加一勺油泼辣椒,便能开吃。因为工序繁杂,荞粉只在端午或者久盼的亲人归来时,才会隆重上桌,平日里偶尔做一次饱口福,是会让家人欢呼雀跃的。实在馋荞粉了,大多人就去街上的荞粉店里打牙祭,也有人会专门开车去附近的莲花城,只为吃一碗正宗的荞粉。只是现在的荞粉,多以荞面加洋芋淀粉草就而成,味道自是寡淡了许多。天下间,怕也只有母亲,才舍得花费时力,给自己的孩子做一碗原汁原味的荞粉吃吧?

  安顿好全家人肚子的女人们,还要忙里偷闲,给孩子们绑花线、抹雄黄。五彩的丝线搓成紧紧的一股,手腕、脚腕、脖子全都绑上,再顺手在耳窝里抹一指头雄黄:“这样走路蛇就不咬你了,虫子也不会钻到耳朵里去啦。”绑好的花线是不能提前取下来的,要到农历六月初六,才能剪下来扔在房顶等高处,让喜鹊衔了去,给牛郎织女搭桥,好让人们七月初七去葡萄架下,听他们说悄悄话。

  荷包呢,当然是每个孩子必不可少的佩戴之物。谁的襟袢垂的荷包最多,最好看,谁就最出风头。巧手的母亲们会自己做,不会做的,也没关系,年年端午的前几日,集市上就热闹非凡,荷包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人们在一排排挂着荷包的架子前流连,摸一摸,闻一闻,半是选购,半是欣赏。荷包多以十二生肖、花鸟虫鱼为主要造型,缝制好以后填充香料、香草,低头间,淡香萦绕。荷包的配色跳脱艳丽,大红要配着大绿,葱绿要衬着桃红,粉红常镶了正黄,玫红则杂以宝蓝……再垂以红、绿、黄、粉等各色丝线做成的穗子,远远看去,煞是绚烂。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荷包,它们数量不多,但是制作精巧,针脚细密,颇具匠心:缩颈竖耳的白色小兔、栩栩如生的七寸小金蛇、昂首阔步的红色小马驹、翩然欲飞的各色蝴蝶……还有一种放进小镜子饰以小铃铛的镜包,让人爱不释手。在我的老家庄浪,最有名的,当属马尾荷包——在普通的荷包上面,罩一层以马尾编织而成的网套,很有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意思。随着马在农村的日渐消失,正宗的马尾荷包物以稀为贵,市场上常见的,大多是仿马尾的荷包,更宜保存,也不影响美观。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和我一起挑选马尾荷包,他赞叹:“怪不得马尾荷包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真是独特!”卖荷包的年轻媳妇听了,笑道:“我家几代都做马尾荷包,我的手艺就是婆婆教的,你到网上查查去,我家荷包网上都有呢,别犹豫了,就剩这几个了,卖完我就转娘家去了……”

  在陇东,端午节,还是成家的女人们约定俗成转娘家的日子。女人们带着孩子,提了大包小包的食物去娘家,吃吃母亲做的食物,也让母亲吃吃自己做的食物——一个幸福的端午节,一定是散发着母亲的味道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