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溯源甘肃】甘肃秦汉时代的书法艺术

 2019/06/20/ 10:3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李清凌

【溯源甘肃】甘肃秦汉时代的书法艺术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李清凌

  甘肃秦汉时代的书法艺术,在金石刻、简牍和草书等方面都留下了影响百代、引领书坛的成果,是甘肃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大省的一根支柱。这里主要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简介秦铜权铸金文字、成县鱼窍峡摩崖石刻《西狭颂》、简牍汉隶和“草圣”张芝的书法艺术。

  秦铜权和《西狭颂》

秦安县出土的秦铜权小篆书

《西狭颂》部分碑文

  甘肃秦安县上袁家村秦墓1967年出土的秦两诏铜权,高7厘米,底径5.2厘米,重250余克,为秦一斤。权体为钟形,中空。顶部微弧,有穿孔鼻钮。器表铸成多道觚棱,诏文阴刻在觚棱之间,为小篆,所刻内容为秦始皇廿六年诏书和秦二世元年诏书。此权保存完好,能较准确地反映秦斤的标准重量和秦小篆书法,是研究秦代衡制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字”政策,使秦的文字继承西周的传统,在“金文”“籀(zhòu)文”(大篆)的基础上,由李斯改造成为小篆。小篆的艺术特点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斯虽草创,遂造其极。”即笔画刚劲,结字灵动如飞,虽然尚处于创始阶段,但已经美到极致。秦权虽不一定铸成于陇右,但它在秦安出土,也是甘肃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狭颂》同《石门颂》(原在今陕西汉中市褒河镇古褒斜道南端石门隧道西壁上,今移存汉中市博物馆)《郙阁颂》(在今陕西略阳县徐家坪镇街口村)合称“汉隶三大石刻”,它又是“三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方摩崖刻石。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镌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高110厘米,宽210厘米,碑额为“惠安西表”四个篆刻字,意为碑主的德政使国家西部边远地方得到安全。正文阴刻12行,385字。记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汉阳郡阿阳县(治所在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李翕的生平、政绩及其率民修通西狭险道,方便了往来交通,造福于民的事迹。石刻字迹清晰,完整美观。字体为汉隶,每字9至10厘米见方,字形结构方整,庄严浑穆。笔力稳健,虽已有波磔笔画,但不少字仍保留着篆书的遗韵,于方整中带圆融。章法雄迈,气魄震撼,具有很高的研究、临摹和鉴赏价值。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书法选》中说它“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碑上阳刻小字题名12行共142字,与正文书写风格一致,都是武都下辨县(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北)人仇靖撰文书写。仇靖,字汉德,是一位官府小吏,他有如此之高的文学、书法水平,反映了当时陇右深厚的文化底蕴。西狭沟除了《西狭颂》以外,还有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镌刻的《耿勋碑》及宋明以来的摩崖石刻20多处,都佐证了这一点。

  《西狭颂》碑文左侧刻正文,右侧刻有“五瑞图”: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甘露图像,象征李翕主政武都期间,当地政通人和,五谷丰收,天现瑞相的美好情景。它是对碑文抽象文字的形象补充,二者相结合,图文并茂,寓意深刻,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合璧的佳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