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博览

烛影摇红 看牡丹娇艳

 2019/05/13/ 16:03 来源:华西都市报 朱丹

  贰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与富贵繁华

  周敦颐《爱莲说》中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何以从唐以前鲜有所闻的花卉一跃而成“富贵”之花呢?

  除了与武则天“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浸盛。”外,更为人称道的是唐玄宗、杨玉环沉香亭赏牡丹,李白奉制作的三首《清平调》之事。

  名花与倾国两相交映,牡丹富贵之意蕴由此奠定。从宫廷到民间,牡丹花叶繁茂的状态也与世人渴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文人用尽华美之辞藻,极力描摹“国花”牡丹色之绚烂、香之诱人、态之婀娜。

  与此相对应的是,世人对牡丹的痴迷,令朝野为之玩物丧志而不顾稼穑之艰,于是一些针砭时弊之作也应运而生。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以芍药娆艳美丽却缺乏骨格、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花开时节动京城”,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和美感。全诗运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将牡丹富贵和权力相交融的“国色之美”通过赏牡丹这一民俗盛事展现出来,牡丹“花王”、“国花”的王者风范,赏花时节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在众花之中独领风骚,蕴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情趣和理想的人格精神。

  李白《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谈到关于牡丹的诗词,谪仙的这三首诗是如何也绕不开的。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将牡丹与杨贵妃交汇在一起,言在此而意在彼,读来如觉春风拂面、花色满眼……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衬托出杨贵妃的天人之姿和花容月貌。

  第二首从时间角度,用抑古尊今的写法,写杨贵妃的天然绝色,远胜过巫山神女、汉宫飞燕。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从仙境古人回到现实中的沉香亭北,并将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白居易《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此诗体现了白居易“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诗分两部分,前14句写京城贵族买花的盛况;后6句写一个“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的感叹:一束红紫牡丹花就要十户中等人家的一年税赋,达官贵人们所买的奢侈品又岂止一丛花?  田舍翁的长叹,也是白居易的长叹,这一形象在如花似锦的帝城,显得那么不协调,但正是这鲜明对比、辛辣讽刺,更为深刻地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白居易另一首《牡丹花》中,诗人也发出疾呼“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晚唐的王毂(一作王睿)直言:“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含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体现了一种平民化的审美情趣。

  唐代柳浑则认为“数十千钱买一棵”的牡丹“也共戎葵不较多”,戎葵即非常普通的蜀葵,遍布田野。柳浑将之与牡丹作对比,有着丰富的潜台词。全诗不着一字褒贬,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好恶。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