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博览

烛影摇红 看牡丹娇艳

 2019/05/13/ 16:03 来源:华西都市报 朱丹

烛影摇红 看牡丹娇艳

洛阳牡丹冠绝天下。

牡丹与贵妃。

  朱丹

  秦汉前,它是寂寂无名的野花,因与芍药同宗,被唤作木芍药。南北朝的某个午后,一位叫谢灵运的诗人在“竹间水际”发现了它。隋时它步入宫廷,唐时又盛于长安,被誉为“花中之王”,从此名动天下。  御衣黄、葛巾紫、碧纱笼、洛阳红,是它的颜色;珊瑚台、老僧帽、观音面、盛荷莲,是它的模样。它艳压群芳却殿春而至,国色天香却并不媚俗,见惯富贵又淡若云烟。花开时酣畅淋漓,花落时惊心动魄,盛放与枯萎之间,任是无情也动人。

  壹 夜惜衰红把火看 牡丹与暮春之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外界的事物常挟有一种不可抗的力量使人心生震撼;人的内心也常怀有一种不可遏的感情向外物倾注。

  叶嘉莹先生称这种感应最重要或者说最基本的一个原因,是来源于生命的“共感”。

  古人认为,赏桃花宜乘舟,赏玉兰宜月下,赏兰花宜置于书案之间,而赏牡丹,则宜夜阑秉烛,于烛影摇红中,看一枝娇艳,半开微吐。

  置身于如此非烟非雾的仙境中,自是花不醉人人自醉。这夜阑秉烛赏花,含有浓厚的惜花之情;而对暮春牡丹的珍惜,也蕴含着对青春的眷念和无限挽留。

  王建《题所赁宅之牡丹》: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此诗由爱花、怜花而至惜花,感情层层推进,抒发了作者对牡丹的赞赏与爱惜之情。

  前四句赞美牡丹的美艳:紫花丰腴,光泽均匀细腻;红花鲜艳,羞退美人胭脂面,如此妖冶妩媚让人心绪不宁、神魂颠倒,确实是“恐是妖”。

  后四句写对牡丹的无限眷恋之情。娇花名卉的厄运正是风吹日晒,怜香惜玉的诗人不由得祈祷:“且愿风留著,唯愁日炙燋。”

  “零落”的诗人拾起“零落”的花蕊,回到屋里把它当香烧了。花的香气陪伴着他,似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中不仅有香花的摇落之悲,还有美人的迟暮之叹,更有诗人“白发初为吏”、“终日忧衣食”的命运之感。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其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其二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第一首诗通过独特的视角,把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和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第二首诗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花惜花之情。

  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李商隐仿白居易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同样表达了诗人的惜花心情。

  牡丹雍容艳丽,玉笑含香,唐宋文人在诗词中毫不吝惜地赞美其容颜、姿态、神采。

  徐夤“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用拟人手法写牡丹的艳丽。

  徐凝“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则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艳压群芳的特点。

  李清照“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群芳过后,牡丹如同拂晓新妆的美人,更加清丽妩媚、傲然怒放。

  皮日休称它“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同时,文人们还赞颂它风格的高尚。“迟开都为让群芳”,敢让百花先,敢殿三春后,不愧为“万万花中第一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