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初,我们四位参加过引大入秦工程建设的老人,相约做了一次别样的旅行。
说别样,是因为此行不去著名的吐鲁沟景区,也不去鲁土司衙门,而是要去位于民乐乡细沟村的米家湾。那里有我们魂牵梦绕的青春记忆。
被誉为“西北都江堰”的引大入秦工程,1976年上马,那时全民动员,全县各公社各大队的民工,被指定在各工点,我们大同公社保家湾大队的工点,就在民乐公社细沟大队的米家湾。
米家湾地处大山深处,只有十几户人家坐落在半山腰。吃水要走四五里地的羊肠小道,到沟底的深井取水,赶着毛驴驮回来。山上是高低不平的坡地,十年九不收。娃娃念书要走六七里地的山路。庄户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买药也要到十几里外的铁坝去。米满仓老汉家门前的那棵榆树是这里唯一的一道风景。
提议来米家湾的是张幸福。他1976年和我一起来引大入秦工地,两年后从工地入伍,在部队提干,转业到省城工作,退休了,有自己的大众牌轿车。他有很深的“引大”情结,非要吆喝几个人走一趟,说是四十多年了,也不知道米家湾成什么样了,当年我们住过的土搭梁的房子有没有了,劳动时挖土方的工地成啥模样子了,于是叫上当年同住一室的老王和老李,开启了这次特别的旅行。
清晨从保家湾出发,直奔目的地。“大众”行至大沙沟口,上了永窑路,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与当年一直在沙沟沟底行车的沙子路相比,令同行者感慨万千。过临坪,下新站坡,转眼就到了大沙沟渡槽,停车上渡槽边,只见奔腾的天堂水,进盘道岭隧道洞,一路高歌,流向远方。
按设想,我们决定走当年的老路。到连城镇的细沟沙沟口,问人才得知,我们走错路了,说是下面村庄有进山的水泥路,不过进沙沟不远也有硬化的水泥路直达细沟村。
车到岭头,位于半山腰的米家湾一览无余。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伸进村庄,七八座白墙红瓦的砖房掩映在白杨树的浓荫之中,我们齐声感叹:“变了!变了!”。
到了庄子上,我们要急切地找米爷家。当年我们刚来时,咱们的房子没修好,是住他家的。那棵榆树不见了,走了一圈,很多大门都锁着,红油漆大门上蒙着厚厚的尘土,看样子没人住有些年份了。终于找到了门开着的一家,敲门喊话,出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黝黑的脸庞,身体像大山一样壮实。说明来意,他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里。
进到堂屋里,窗明几净,彩电、冰箱、新式家具一应俱全。沙发上坐着两位老人,中年人介绍:“这是我阿爸、阿妈。”喧了一会,才知道中年人叫米全有,是当年米爷的孙子,满仓老人早已过世,现如今全有阿爸成了米爷。
喧到现在的生活,米爷眼里闪着幸福的光芒:“阿们简直在天堂里活着哩!你看道路硬化了,电早就通了,前几年自来水也压上了。想吃肉吃菜,儿子摩托车一骑,到铁坝一会会就买来了。我们在新区也买了楼房,孙子在那里念高中,儿媳妇服侍娃娃,附带打工挣钱。儿子在这操心一群羊,日子再没说头。”
我们问羊一年也总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吧?老人笑着点点头。米爷又说:“阿们老两口在城里待不惯,天热了过来给儿子搭把手,天冷了就回新区了。”询问庄子上现在有多少人,老人一声叹息:“唉,哪还有人啊!米家湾就剩阿们一家人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好,人们有的到县城了,大部分迁到新区了,还有的到更远的新疆或是南方走了。过几年米全有把羊卖掉,收拾上去新区,米家湾就彻底没人了。”我们宽慰老人,山洼里孤零零的也没啥待头,你们还是到新区过城市生活吧!
从米爷家出来,米全有带我们来到当年的保家湾连(那时实行部队编制)住地。那里早已推成了缓坡,坡上芳草萋萋,野花遍地,依稀能看出一些曾经有人住过的痕迹,去劳动过的工地已无多大意义,定然还是这般情景。于是告别了放羊汉子,踏上了归程。
“大众”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望着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我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四十多年,恍如隔世。永登大地,沧桑巨变。引大入秦工程是党和政府馈赠给永登人民的一份厚礼,自此灌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有了稳定可靠的水源,秦王川这片广袤的土地就具备了设立新区的条件。米家湾的变迁,印证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正逐步实现,走出大山的人们像涅槃的凤凰,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展翅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