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葬礼。
没有棺木,没有花圈,也没有哀乐。一个小小的土包前面,铺开的报纸上摆放着一桶撬开的橘子罐头和三块压缩饼干,仅此而已。坟前站着五名解放军战士和两位藏族民工,都低头肃立。不远处,牦牛和马匹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组黑色的雕塑,圣洁的雪山沉默不语,寂寥的大高原死一般宁静。
我所服役的部队是测绘兵种,其任务就是测绘军事地图。上世纪70年代初,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会战五年完成覆盖全国的一张完整军事地图。而这些地图的空白点正是荒漠、戈壁和高原无人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部队年年挺进到无人区,一块一块地填补空白。今年我们第三小组的任务区是五道梁以西的广袤原野,也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可可西里地区。
部队的总部设在五道梁兵站。大部队在这里完成集结,稍作休整,各作业小组就要奔赴各自的任务区。
上级给我们配备了一辆解放牌卡车,行李、辎重一切物资都靠它运输。从总部出发,汽车在无路的荒原上行驶,艰难地走了三天,就再也无法前行了,只好原路返回。而我们在此地等了三天,雇用的藏族民工才赶着牦牛、马匹与我们汇合。我们将从这里再度出发,大约还有三天的路程才能到达任务区。“高原之舟”牦牛成了唯一的运输工具,所有的物资都靠它们驮运。
这天早上,大高原出现了难得的好天气,万里如云,碧空如洗。藏族民工扎西和他的助手,把所有物资绑驮在牦牛背上。我们骑着马出发了。大高原好像在警告我们:“这里是生命禁区,不允许你们闯入”。
一路上,新兵小王看到奔驰的藏羚羊,飞翔的雪鸡,出没的狗熊,高兴地欢呼雀跃。这位来自四川双流的小伙子,刚分到我们三组就格外讨大家喜欢。天府之国的水土,把他滋养的白白胖胖,脸上一笑一个小酒窝,还有那一对可爱的小虎牙加上满口的“啥子”,简直成了我们三组的宝贝疙瘩队伍在缓慢行进,脚下的海拔也在不断地增高。当我们行进到接近五千米海拔时,强烈的高原反应老兵们还能对付,小王就力不从心了。他入伍满打满算也就五个月。初入高原,一下子从低海拔的四川盆地拉到这样的高度,确实难以忍受。他先是说,两个太阳穴像针扎一样疼痛,接着就大日大口地叶黄水,脸色钬青,嘴唇发紫。高原的天说变就变。中午时分,鸟云从雪山那边压过来,继而狂风大作,风夹着雪铺大盖地席卷而来,雪打在脸上像刀割一般。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第二天早上小工的原本白皙的脸蛋,被冻成一坨烂柿子的样子。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原计划三天的行程,足足走了五天,总算是到达了任务区。
这些天最焦心的就是组长。在这个由六名战士和两位民工组成的战斗集体里,组长是这个团队的最高统帅。他心里最清楚,大部队出发前,上级把医生分给更远、更艰苦的小组。眼前组里唯的“医生”,是炊事员兼发报员的老兵陈克俭,他也是只经过了两天的培训,只知道保健箱里面那几样药品的功效而已。起初他以为小王是高原反应和感冒,让他服用阿司匹林药片,殊不知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他目前连坐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组长知道,现在派人护送小工到五道梁总部,路途遥远,是不可能的了。呼叫总部,派医生驰援,赶到这里少说也得一个星期。当时部队的装备还比较差,如果配备上氧气袋,让小王吸一点氧气,都有可能缓过劲来,可是没有啊!组长着急,我们也着急。
刚到任务区的第一个中午,高原的风雪又来了。风卷着雪,疯狂地拍打着帐篷,似乎在说:“你们滚回去吧!”小工静静地躺在地铺上,口里喘着粗气,大家围坐在那里一筹莫展。
天刚擦黑,民工扎西突然大声喊道:“牦牛炸群了。”原来牦牛和马匹禁不住风雪,冻极了,便四散逃窜。失去这些忠实的朋友,别说完成任务,就连返回大本营也是一句空话。组长大声命令“追!”我们箭一般冲出帐篷,向狂奔的牛群追去。我和陈克俭紧紧盯住向东狂奔的黑影,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冲去。
夜幕降临了,耳边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和牛群踏在雪地上的“扑哧”声。此刻,我们都清楚,如果抛下牛群待到天亮再去寻找,那无异于大海捞针,不管说什么也得追上牛群。也不知道跑了多少路,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俩实在跑不动了,就随手抓起一把雪,往嘴里一塞,又艰难地爬起来往前追赶。大约到后半夜,雪终于停了。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发现远处雪山脚下,晃动着几个黑点,我俩喜出望外。
中午时分,我们赶着牛群回到了驻地。远远地看见战友们僵硬地站在帐篷外面。
啊!原来昨晚我们冲出帐篷后,分头追赶牛群,组长和扎西他们追赶了一程,组长猛地想起小王是否由陈克俭照看,听一位战友说,陈克俭和我追赶牛群去了。组长急了,让扎西和其他人去追,他单独一人回去照看小王。不料在风雪中迷了路,回到驻地已经半夜了。尽管小王身上盖着大衣,但他不能动啊!就这样,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无情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发报请示总部“遗体如何处理?“回电是:运输困难,就地掩埋。”在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我们挖了一方不深的墓穴(冻土层难以深挖),将小王永远地安葬在了高原上。他的名字叫王红卫,埋葬时间:公元1974年4月中旬。
送走了战友,我们随即就投入到紧张地野外测绘作业之中。这一年,我们三组在少一人的情况下,提前优质地完成了测绘任务。我想这应该是小王在冥冥之中帮助我们。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当我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纸笔书写),写下这段纯绿色、不含任何添加剂文字的时候,那些曾经和大高原碰撞过的战友们,大都有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我服役期满后,复员务农,回到了坐标的原点,现在已是满头霜雪,儿孙绕膝的老人。这期间也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但是和大高原的风雪相比,和战友生离死别的考验相比,这些风雨又算得了什么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