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新闻

【视界】泥土里长出来的摇滚——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创作透视

 2019/07/24/ 09:2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莉

剧组和魏宗富一家人

导演之一杨植淳

音乐人苏阳(左)拜访正在下乡演出的张进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莉

  正在上映的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以黄河边走出去的音乐人苏阳为线索,串联起我省环县道情皮影“兴盛班”班主魏宗富、常年在我省静宁一带演出的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宁夏固原花儿歌手马风山、陕北说书艺人刘世凯四位民间艺人的生活,通过植根于黄河流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蓬勃生长的民族摇滚音乐,呈现了西北生发出来的、可以打动全中国的音乐原生力量。

  一条大河,五位音乐人

  “我们怎么歌唱这条河?”苏阳出生于浙江,成长于银川,16岁在西安上学时迷恋吉他,从此踏上音乐之旅,特殊的成长背景使他对黄河流域的土地与艺术有着更为根性的思考。在农耕文明的孕育下,从田间地头生长出来的民间歌谣,潜藏着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与记忆。苏阳行走在西北的大地上,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和创作元素。他把“花儿”“秦腔”等西北民间音乐、传统戏曲与现代摇滚相融合,创作出《贤良》《急流》《珍珠卷帘》等带着“土味儿”的音乐,不但成功吸引了年轻人,还给了民间艺人许多启发。

  基于传统与现代相遇的主题,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从苏阳在西北采风时接触到的民间艺人中遴选出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明、暗两条主线展开故事记录。一条主线将镜头聚焦于苏阳和他的音乐母体,溯源黄河流域的音乐,记录四位民间艺人的生活。另一条暗线以航拍镜头展现了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之间整个黄河流经区域的壮阔大美风光。

  魏宗富是我省环县道情皮影“兴盛班”第四代传人,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带着皮影班子游走在环县北部乡镇。2008年农历正月,环县当地十几个皮影戏班进县城会演,压轴演出的“兴盛班”拿手好戏《卖道袍》吸引了在当地采风的苏阳。演出结束后,苏阳特意找到魏宗富,了解道情皮影音乐特色,魏宗富送给苏阳几张自己录制的皮影戏碟片。2016年8月,苏阳在参加银川西部大漠音乐节时,专门邀请魏宗富去现场观看演出。影片记录了魏宗富肩负皮影世家的使命感与面对皮影戏衰落时的无奈。

  张进来是银川一家民营秦腔剧团的团长,从舞台到灶台,从谈戏价到发工资,处处都消耗着他的坚毅,虽然生活粗糙,但他把内心的细腻都留给了舞台,至今仍然据守着乡村传统戏剧市场;陕北说书人刘世凯一生坎坷,两任妻子先后离世,他内心孤寂,只有拿起三弦时最意气风发,半世沧桑脱口而出,一声慨叹五味杂陈;花儿歌手马风山,开心的时候唱花儿,悲伤的时候唱花儿,唱的过程就和哭一样,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唱几段花儿就好了。

  五个人,五种不同的人生。《大河唱》前景是音乐,背景是生活,歌吟了一群如同黄河流沙一样普通的人,是如何用泥土谱曲,用生命作词,以摇滚精神勇毅面对生活中的悲欢喜乐,以及在新型媒介裹挟下,如何通过自我觉醒使得传统艺术重新找到受众。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剪辑有度,画面呈现出浓郁的油画质感,声效既参与叙事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独特的观看体验。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