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博览

你知道吗?他们都是被诗文“耽误”的治水能手

 2019/07/17/ 16:47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文艺星青年

  苏轼:以身帅之,与城存亡

  最后要说的,是一代文豪苏轼。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到任刚三个月,黄河在澶州决口泛滥,洪水冲向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身为地方长官的苏轼临危不惧,首先关闭城门,制止“争出避水”,以安定民心。同时征发5000民工,抢筑一道“首起戏马台,尾属城”的抗洪大堤。他还拿起工具,布衣草履,“以身帅之,与城存亡”。临危时刻,还以诗言志:“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正是在苏轼的带领下,官民团结一致,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洪措施,使徐州转危为安。

游人在现今的西湖苏堤区域游览(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在杭州知府任上,他筹集多方力量,疏浚西湖,解决了干涸淤塞问题。在疏浚过程中,他因势就便,利用淤泥在湖中筑就了一条大堤,不仅解决了淤泥的堆放问题,还使交通更为方便。堤上植柳,堤中有桥,成就了西湖流芳百世的一处美景。

  后来苏轼又调往颖州任职,当时开封一带水患严重,有人轻率地提出开凿新河,把开封积水引向淮河,但苏轼亲自率人实地勘察后,发现淮河的水位比开封的还要高,如果盲目开河,势必倒流。于是,他向朝廷提出反对意见,避免了这一劳民伤财、有害无益的工程。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在广东惠州。他听说广州经常发生瘟疫,认为这是没有清洁水源,百姓喝不洁的苦咸水造成的,于是他便写信建议广州太守王敏中在广州修建清洁水引水工程。

  这一工程要将离广州20里的蒲涧山滴水岩上的水引入城中。具体方法是先在滴水岩下挖一大石槽蓄水,再将石槽中的水用五根大竹管引出,竹管连接处缠以麻绳,涂上油漆,由高到低直引入城中。施工时,苏轼还提议在每一根竹管上钻个小孔,用竹钉封上。这样当竹管发生堵塞时,就容易查出堵塞的部位,便于及时疏通。工程顺利完成之后,北宋时期的广州人喝上了“自来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