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
国庆档期,电影《只此青绿》上映,历经三年从舞台走向银幕,引发观众的纷纷热议与满满赞誉。该剧作从春晚的惊艳亮相,到舞剧的深情演绎,再到电影的篇章呈现,《只此青绿》不断将青绿这一色彩主题推向高潮,让“青绿”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中国元素和山河颜色。
……
《只此青绿》以舞蹈诗剧的艺术形式呈现,从“舞”到“画”,从“今”到“古”,开启了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剧情分为“问篆、唱丝、听雨、磨石、习笔、淬墨、青绿、入画”等章节,讲述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少年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精彩故事。
千里江山一画,天地众人共绘。《只此青绿》以勾勒“舞绘青绿”为基础,将青绿山水绘画转化为舞台诗剧艺术,整部剧作没有一句台词,却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会之效、意境之美。剧作通过舞蹈、音律、吟唱、灯光、服饰、妆容等艺术元素和独特手法诠释了一部传世千年的经典之作,即《千里江山图》。剧中,舞者高低起伏横腰直下的身姿,青绿相间轻盈飘逸的衣裙,仿佛将王希孟笔下的“青山绿水”映入眼帘。似,一招一式张弛有度;如,行云流水刚柔兼备,青绿山峦的静态、翩翩起舞的动态,一静一动,若隐若现,连绵不绝,如梦如幻。
更值得一说的是,剧作艺术元素中,“篆刻”的金石力道,“绢丝”的轻柔曼妙,“淬墨”的磨炼浸泡,“磨石”的颜料稀珍,“听雨”的恣意与洒脱、欣喜与豪情……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千年,目睹勾勒的《千里江山图》,对白创作的王希孟,看到天才少年正在翰林画院沉浸潜心研习、精工细作、皴擦点染的孤独身影、沮丧神情、悲喜情绪……那山、那水、那情、那景、那人……一幕幕令人内心充满无限的震撼和感动。
《只此青绿》影片剧作,其不仅呈现着一种无言之美,感知之美、视觉之美,而且它不限于青绿山水题材,更是巧妙融入了宋代美学、宋代风雅,即中国文化。或听雨、或点茶、或插花、或吟诗、或抚琴、或赏月、或作画……同时,以伏笔的艺术手法插入了中国古代传世名画,例如:宋徽宗的《抚琴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刘松年的《撵茶图》等,以及独特场景的还原等,生动、巧妙地渲染出了剧作氛围感和感染力,使得舞剧艺术、绘画主题、音乐节奏、诗词韵律等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强烈地激发出了作者情感价值和艺术执念,深入挖掘出了宋代美学和东方文化……银幕之中,英俊儒雅的少年,轻盈曼妙的舞姿,仿佛流动的“青绿”画卷,又似绵延起伏的山峦……清新柔和、唯美典雅、波澜壮阔的景色尽收眼底。《只此青绿》诗舞剧作影片,可谓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和一段穿越千年的艺术情缘。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灿烂艳灼,美不胜收。
只此青绿,
一份惊心动魄的中国之美;
一幅气象万千的丹青画卷;
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
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举办《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千里江山图》对外展出,引起轰动,观者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真容。该幅画卷,横宽1191.5厘米,丛高51.5厘米,绢本设色,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其作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因此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乾隆题《千里江山图》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
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从弗多皴。
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
易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
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天人混沌一体的共存关系,它已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和传承积淀文化深处,并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也决定了人们选择人居环境的导向。“静宁典雅、清新质朴、崇尚自然”是宋人一贯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充分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热衷的自然观、山水观、审美观,在山水组合间充分展现了“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居——游”在构图中的画中视线、“线性的画面结构”,“高远”、“平远”、“深远”的艺术空间,整个画卷堪称“宋朝版的航拍中国”。
横向展开《千里江山图》画卷,首段以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江水浩渺,似是南方水色,河畔群山逶迤,峰峦俊俏,却有北方大山气象。风景布局,以平流的江湖和隆起的山峦带动节奏起伏,高峰峻拔,间中穿插飞瀑激流,树丛竹林谷地幽壑,散落着村落庄田、亭台水榭、寺观庭院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刻画,以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长卷刻画工序精致,布局自然有趣概括手法精炼,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笔触,表现出祖国河山的雄伟壮观和磅礴气势。凝思注目,入画观赏,宛如漫步于人间仙境,仿佛游离于宫阙皓空。
纵观全貌《千里江山图》,绢本画卷、尺幅宽广、题材宏大,青山绿水跃然纸上。早期北宋蔡京题跋,中期元朝李溥光题记,晚期清代乾隆的题诗。该卷有着乾隆在内的30多枚藏着印章,唯独缺少王希孟,无他一方印、无他一个名。只因在蔡京跋文中写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事在作之而已”。方才知晓作画之人乃王希孟。这是“王希孟”名字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绘画长卷之上。据史料记载,王希孟经宋徽宗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善工山水,作品罕见。他极高的天赋异禀和绘画造诣,方获得皇帝弟子,天子门生。
他耗时半年之久,呕心沥血之笔,十八岁便画出一幅足以与千里壮阔国土相辉映的旷世巨作《千里江山图》,也是他一生仅有的、唯一的杰作。据传,宋徽宗第一次见到这幅画时惊叹:“朕十八岁时,断然画不出此等青翠河山,此方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其中,令人更加疑惑的是此幅流传千古的“绝唱”《千里江山图》,竟然无作者名字?无作者印章?无名无款……这无疑反映出其作者“无我、忘我”的至高境界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格局。他就是千年难得的旷世奇才,他就是上天赋予的艺术神话,他就是北宋画家,少年天才,王希孟。历经千年的时光沉淀和历史变迁,他笔下的《千里江山图》传世流芳,享誉千年。
作画无其名,了生无音尘。《千里江山图》背后隐藏的一个未解之谜,希孟之死。追寻王希孟死因,正史未有记载,真实也无法考证。其人生结局,寿终正寝,终究是谜。有传说:天妒英才,少年离世。他始为《千里江山图》来,终为《千里江山图》去,创作完工,突发重疾,因病暴毙;也有传言:希孟若比作画,无名无款,完工图卷,便隐姓埋名,修身悟道去也;也有说道: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探寻山大川,目睹官吏横行,百姓生计苦难,屡屡进谏,均无果,愤作《千里饿殍图》,君上大怒,将其赐死;还有说:王希孟,性情豁达、放浪不羁、恃才自傲,创作《千里江山图》得到宋徽宗赞赏和恩宠,因遭翰林画院的同僚、门生妒忌之才,将其毒死。虽王希孟的死因真相至今仍然是争议之谜,却“王希孟”三个字留下了千年万载的神秘与传奇。他画笔下的《千里江山图》是名垂青史,流传后世的“千古绝唱”。
少年心中藏丘壑,下笔方能绘山河。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无名无款,享誉后世。
只此青绿,何为青绿?
心中所痴,意中所念。
只此一卷,流传千年。
……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09日古诗词里的重阳
- 2024年09月12日【陇上中秋】月是故乡明
- 2024年09月12日【陇上中秋】甜味中秋
- 2024年09月12日【陇上中秋】临夏老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