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户”一词诞生在兰州雁滩
上世纪90年代的雁滩,田畴菜地已经变成一片繁忙工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衡量是不是富裕,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不由自主地用到一个词:万元户。万元户的含义是年收入一万元的人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万元户逐渐兴起,他们成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成为每个地方个体经济发展带头人,也是许多人家为之奋斗的目标。
实现年收入一万元难度有多大?当时,工人工资一般每个月28元,然后缓慢上涨,涨到三十多元,就开始兴奋了。到五六十、七八十,那就是绝对的高工资了。那个年代,“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一万元可以买到的东西让你想不到得多。
万元户多产生在农村的能人家里。有人懂技术,有人会手艺,有人能说会道,他们或者有包工队,或者自己开个小厂子,或者当掮客,或者承包了乡镇企业,或者摆摊开店,从南方贩运各种衣服、小电器。能当万元户的,都是名震一方的“大能人”。
“万元户”构成了中国人致富的潮流,也成为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
“万元户”一词的出现,和新华社的两篇报道有关系。
在1980年前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一些人家收入突破万元。现在,很难界定谁是第一个万元户。有关报道显示:197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的黄新文一家,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1978年全年总收入达1.07万元。这是第一个万元户。随后,新闻又报道了一些万元户。1979年11月17日新华社报道,山东临清八岔路镇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
兰州不仅出现了万元户,而且“万元户”一词也诞生在兰州。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雁滩的春天》说:1979年末,甘肃兰州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
这篇报道标志“万元户”时代的开启。从此,“万元户”一词成为当时热词,并成为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农村人均收入2999.20元,三口之家收入接近万元。在中国风行十多年的“万元户”一词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撰文/王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22日【老王说陇史】参加长沙会战的陇原子弟
- 2020年10月22日【老王说陇史】兰州沙井驿:金城西行第一站
- 2020年10月22日【老王说陇史】最早的伏羲形象
- 2020年10月15日【老王说陇史】兰州花寨子彩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