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资讯

【智观两会】白庚胜:最大限度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关于加快推进卦台山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的建议

 2021/03/20/ 18:03 来源:智库界 白庚胜

准确定位 合理开发

最大限度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关于加快推进卦台山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的建议

(2021年2月)

(白庚胜,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一、案由

  卦台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三阳川西北,一山突出,其周壁立,渭河环于其北。卦台山凌空高崛、物象互补的特殊地理形态,为历代登临者称叹不已。传说卦台山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始创八卦之地。分布在卦台山周围的龙马洞、分心石、樊家城等遗址遗迹及流经三阳川的渭河、葫芦河组成了伏羲创造文明之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卦台山所在地的三阳川也因其地形地貌,地理风水与伏羲八卦天机暗合而闻名遐迩。史传、景观与文物古迹、传说相互印证,还原出伏羲女娲在卦台山“避洪水、传人类、兴嫁娶、画八卦、结网罟、教畋渔、充庖厨、造书契、定姓氏”伟大创举的轮廓。特别是伏羲创立与演绎的太极、阴阳、八卦、六十四卦都体现的是物质世界运动的客观规律,即所谓的“道”,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阴阳理论和天人合一理念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根和安身立命之圭臬。因此,卦台山堪称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近年来,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卦台山开发建设工作,先后对卦台山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对卦台山周边龙马洞等10多处文物遗址进行了保护,并多方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卦台山伏羲始祖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但由于项目定位高、投资规模大,加之地方财力有限,所以项目招商进展缓慢。目前,卦台山历史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景区存在“有史无迹、有迹无景”的问题,缺乏高层次、高品味的深入挖掘和传承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等重大项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和母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性融合了易经、农耕、姓氏、婚俗、乐礼、官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和民俗文化的宝库。卦台山作为伏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卦台山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建设,一方面能够加快推进当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强区、强市战略实施,最大限度把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按期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还能够传承弘扬伏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世界和平。

  二、建议

  一是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将卦台山文化资源开发建设项目作为国家重大文化项目,纳入“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工程,主要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加快推进卦台山开发建设。

  二是将天水卦台山的研究开发利用列入《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四五”规划》,纳入史前文化遗址公园建设。争取早日将卦台山建设成为易经文化交流聚集地、华夏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中华始祖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基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肇启文明圣地、世界“卦都”。

  三是加大对卦台山伏羲画卦之源、易学之源、农耕文明起源等文化的挖掘利用力度,着力打造集寻根祭祖、文化传承、学术交流、度假休闲等于一体的卦台山伏羲始祖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