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博览

【博物馆】打麦扬场抢夏收 “前浪”古人也是拼了!

 2020/07/13/ 09:41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陈芊

  延伸下

采桑图

采桑护桑图

  采桑图:河西曾是“丝绸之地”

  我们知道,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通道,这条商业通道之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是因为行贩到西域,再从西域转到欧洲各地的中国商品主要以丝绸为主,或者说,以丝绸为特色。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丝绸这种华贵的商品都是中原地区生产,通过丝路孔道贩运到海外的,待我们看了魏晋壁画砖上这许多以采桑为主题的图画,或许就可以换换脑筋了。

  魏晋时期,蚕桑养殖及缫丝纺织业已从黄河中下游地区扩至西北、西南地区,河西偏安一隅更成了蚕桑业重要生产基地,与蚕桑业相伴的就是丝织业的兴起。河西地区曾是处处桑林家家缫丝,几乎成了塞上江南,这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但魏晋壁画砖保留的生动图画充分反映了那个过去的、令人难以想象的时期——

  魏晋5号墓中的这幅“采桑图”:枝叶茂盛的桑树,累累的桑果,树下一位红衣女子正在采摘桑叶,她右侧的白衣女子左手提篮,右手持笼钩给红衣女子做助手。

  6号墓的“采桑护桑”图则更是生动:一位身姿婀娜的女子提篮采桑,一位少年手持弯弓保护桑林。这些壁画砖生动描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安定生活。

  河西地区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生产出来的茧丝产量高,质量上佳,所以,以此上乘茧丝生产出来的丝织品,被赞为“凉州绯色,天下之最”。在那遥远的古代,河西走廊不只是“丝绸之路”,还是丝绸之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