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博览

【民俗风情】端午竞渡

 2020/06/24/ 15:3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贞虎

【民俗风情】

端午竞渡

  王贞虎

“旱地龙舟”比赛 杭兴微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许多地方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赛事,海外华侨聚居的城市,也大都组织同样的活动。

  这一传统活动据说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但事实上,竞渡之事早在屈原在世时就已经存在。《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在屈原本人的诗词中,也有反映竞渡风俗的佳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舲船实际上就是当时竞渡所用的狭长而轻便的小船。乘这种船,船桨齐划顺沅水而上,早晨乘船从枉渚出发,晚上就可住宿辰阳。朝发而夕至,正是这种轻快小船的特长和竞渡风俗的写照。

  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不仅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而且在每年五月初五这天,还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一项重要活动便是以刻画为龙形的独木舟,在江河中开展竞渡游戏,这便是端午节竞渡习俗的由来。

  但是龙舟竞渡也并非百越民族的专利。曾在几处战国古墓出土的铜器上,发现过龙舟竞渡的图案,这说明其他民族亦有此项水上竞技活动。但总的看来,龙舟竞渡是以沅湘一带为中心的南方风俗。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

  历史上, 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盛行,从以下几首诗中,即可窥见一般。

  诗人张说在《岳州观竞渡》一诗中写道:“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储光羲在《官庄池观竞渡》中写道:“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然而描写最为生动、全面的竞渡诗,却是张建封的《竞渡歌》,读后令人犹如身临其境,亲眼目睹: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这首《竞渡歌》绘声绘影地告诉我们,竞渡时两岸观者如堵,仕女如云,罗衣成群,银钗映日。场面激烈、壮观,惊心动魄。

  声势浩大的竞渡活动,在农忙时节,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五代时有些地方官府,曾明令禁止竞渡。如当时祁阳县令萧结,就曾在禁令上批道:“秧开五叶,蚕长三眠,人皆忙迫,划甚闲船。”

  明清时期,民间竞渡活动又再度兴盛。据《武陵竞渡略》记载,龙舟竞渡活动,由原来的端午一天,拓展到了一个多月。即从四月初八揭篷打船,五月初一新船下水,五月初十至十五划船赌赛,十八送标。竞渡活动历时经月,规模之大堪称空前。

  其时龙舟形制、色彩也都有了一定的规格和要求:长者十一丈;中长者九丈五尺;短者七丈五尺。色彩分为白龙、黄龙、青龙和红龙四色。不仅船身,包括船上的饰物、划船桡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统一的颜色。比赛场地、路线、起点和终点,都有了明确的画定。在终点设标船,当竞渡龙舟到达终点时,投标船就将标投入水中,让各船争夺。

  当时的龙舟竞渡活动,除上述地区盛况空前外,福建、广东及四川一带均很盛行。除江北无水乡之便外,龙舟竞渡成了各地普遍的习俗。据说在中国现存的数千种地方史志中,就有二百二十七种有龙舟竞渡活动的记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