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文化论坛】漫话“农历”精神

 2020/03/04/ 15:3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郭文斌

【文化论坛】

漫话“农历”精神

  郭文斌

  在我看来,“农历”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底气、基因、暖床。昔日,列强可以摧毁中华大地上所有的建筑,但无法摧毁“农历”;时间可以让岩石风化,但无法风化“农历”。“农历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凝聚力所在,也是魅力所在。

  和先祖相比,现代人的“营养”很不平衡,“体质”很寒,动不动就“感冒”就“生病”,究其原因,就是接不上“天气”和“地气”了,久而久之,“元气”大伤。而一个人要想恢复“元气”,就得首先接上“天气”“地气”,“农历”正是向人间运送“天气”和“地气”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接上“天气”和“地气”的。

  我不反对外来文化,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华文明本有的一些文化精华被湮没,被轻视,主体营养在沉睡。正如我不反对西方节日,但我也不赞成忽视自己的节日,国家近年来倡导“过好我们的节日”,倡导“经典诵读”,真是英明至极。想想看,一个人把自家的地荒着,却去种别人家的地,这个人是不是有问题?

  依我见,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经典传统,一部分是民间传统。经典传统固然重要,但民间传统更重要。因为经典只有化在民间,成为气候,成为地力,才能成为营养,也才能葆有生命力,否则就只是一些华美的句段,也不牢靠。民间是大地,是土壤,经典是大地上的植物。只要大地在,就会有根在,只要有根在,就会春来草自青。

  经典传统是可以断裂的,但是民间传统不会断裂。焚书坑儒时代,经典传统断裂了,但是民间传统没有断裂。民间传统就像水,再锋利的刀,也是无法斩断河流的。如果说“农历”是一个民族的命脉,那么“农历精神”就是一个人的血脉。一个民族,如果有强大的民间传统,就会永远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如果有强大的“农历精神”,就会随处结祥云。

  从这个意义上说,“农历”才是真正的中国符号。

  诚然,我们可能无法回到“农历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找回“农历精神”。只要每一个人心中还有“农历”,还有“农历精神”,那么这个人就拥有了健康之根、快乐之本、幸福之源。国家和民族也同样,因为“农历”本质上是生命力的“统觉”,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个“合”,在我看来它就是“顺”,而“顺”,就是“利”,所谓“顺利”。

  “农历”是另一个大自然,在这个大自然里,有天然的世界,天然的岁月,天然的大地,天然的哲学,天然的美学,天然的文学,天然的教育,天然的传承,天然的祝福。这个“天然”,也许就是“天意”。而“天意”,在我看来,就是“如意”,“吉祥如意”就是从此而来。

  “农历”的品质是无私,是奉献,是感恩,是敬畏,是养成,是化育。其中的十五个节日,每个都有一个主题,它是古人为我们开发的十五种生命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也是古人为后人精心设计的十五种“化育”课,古人早就知道,“化育”比“灌输”更有用,“养成”比“治疗”更关键。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