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百花】在荷包与艾草中吟诵

 2019/06/11/ 10:0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魏列奇

在荷包与艾草中吟诵

  魏列奇

  农历五月,就像是喝了两杯烧酒的潇洒豪爽的西北汉子,敞开衣襟满面红光大步流星地走来。季节进入盛夏,阳光鎏金。天宇与田野,景致洋溢着激情与浪漫。

  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我的家乡陇中高原黄河边宁静的乡间小路上,便响起了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货郎伴着拨浪鼓和小铜锣的叫卖声,它告诉人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下午太阳老高就放学回家的我,一听到货郎从家门口经过,就拿上每年春节前家里杀猪时挑拣的捆扎得很整齐的猪鬃,跑出门去兑换各种丝线。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用各色的丝线给我拧搅数条彩丝绳,让我戴在手腕,同时也在肩腋之间斜绕一圈,再缀上一个荷包,叫做“背鼓”。据说戴上彩丝绳能辟邪,蛇不敢咬。母亲也用碎绸缎下脚料缝制成各种精致的荷包,里面装上牡丹、玫瑰、菊花等带有清香味的花瓣,下端缀上丝线穗子,戴在我上衣的纽扣缝里,把我打扮得像个小姑娘。后来阅读楚辞,知道屈原就喜欢佩戴鲜花香草,“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每年端午节,母亲都要给我们做米糕、荞面粉、脑糟子、凉面。这个时节,我家的菜园子也生机勃勃,母亲随意走上几步,就提回一篮子新鲜细菜,炒上几个家常菜,全村人都能嗅到那时露地茄辣豆角西红柿的新鲜。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品尝母亲做的各种端午美食。尤其是母亲用美人蕉宽大的叶子包的粽子,总是将线绳儿扎得紧紧的,有棱有角。母亲除了能背诵《三字经》外,不识字,没有文化,但竟然知道屈原,也能说出粽子的一些寓意:比如雪白的糯米喻指屈原纯洁如玉的一生,里面的红枣喻指屈原忠贞爱国的红心,青青的竹叶象征屈原的精神长青不衰,而粽子的有棱有角则象征屈原刚正不阿、棱角分明的品格。这使得上小学的我知道了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晚上,母亲总要烧一盆热水,把陈年的艾叶搓碎,放入热水盆中,让我泡脚。我把脚放进漂浮着艾叶碎末的热水里,两条小腿周围热气氤氲,母亲把双手伸进脸盆,掬一捧艾水,捧到我的膝盖,顺势从我的双膝浇下去,双手再柔柔地顺着我的两条小腿搓下去。母亲用艾水在我的小腿和双脚上反复轻柔地擦拭着,仿佛把自己的祈祷和祝愿揉进我的肌肤里。母亲认为,我的腿脚用艾草汤水浸润后,我会百毒不侵,安康吉祥!

  我的家乡在陇中高原的黄河岸边,朴实淳厚的家乡人用自己的方式装扮每年的端午节——在房檐上的滴水瓦孔里插上柳条。这在我小时候,心头一直是个疑问:端午节房檐插柳到底寄予和象征什么呢?后来我在古典诗文里发现咏柳的诗词不少,多是极尽赞美之词,“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把柳当成一个风情万种的美女来写。而且“折柳送别”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风雅之举。家乡人在端午节不像是湘水楚地的屈原故国人用声势浩大的龙舟大赛的形式,唱着招魂曲来祭祀屈原;而是以房檐插柳的形式纪念屈原。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揭示了一种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五月初一这天,大哥就折来一些在这个季节里疯长狂放的柳条,插在我家房檐的瓦孔里。长长的一排屋舍,房檐柳条掩映,婆娑起舞,加上花园里盛开的各种花卉,确实也渲染了农家庭院端午节的氛围。

  端午节也是“诗人节”。当我端起酒杯,解开粽衣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屈原满身缀挂花草,踏着朝露,披着夕阳,泪流满面地从波澜壮阔、精练华美的《离骚》中走来,我仿佛看到了屈原背着生命悲剧的沉重负荷,吟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披发行走在潇湘泽畔的形象,我仿佛听到了屈原关心百姓疾苦的呐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两千多年来,屈原的形象一直活生生镌刻在中国文化史上,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坎上。

  端午明媚,阳光正好。窗台上两盆君子兰赶在端午时节金灿灿的阳光照上窗台的时刻应时绽放,率性大气,艳丽新鲜。这是屈原诗里反复吟诵的花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