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人物访谈

用影像记录历史,让相机具有生命——专访著名摄影家解海龙

 2019/01/30/ 16: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 范雪娇

用影像记录历史,让相机具有生命——专访著名摄影家解海龙

解海龙接受本报采访 

  走进位于北京国际摄影文化科技苑的龙影廊,一幅幅为人熟知的摄影作品扑面而来,“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翼……还有许许多多老师和孩子的影像,从1987年拍摄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安太乡寨怀村小学的戴红英老师背着不满五个月的小女儿上课的情景,到1991年拍摄的家喻户晓的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中心小学苏明娟渴望上学的“大眼睛”,再到一所所希望小学的建成、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场景,每一幅作品都令人动容。捕捉下这些瞬间的正是我国著名摄影家解海龙。 

  为了学摄影,他“忽悠”家人买了第一台相机;为了支持公益事业,他带头捐款;为了心中的信念,他坚持拍摄教育专题30多年。在采访中,解海龙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因为,他有太多关于摄影的经历,有太多对于中国教育的关注,有太多关于公益事业的参与,还有太多关于这些方面的思考。

  一、摄影是拍今天给明天看 

  解海龙常说,只有介入到历史档案的记录中去时,相机才有真正的生命。如今,已经退休多年的解海龙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一直尽着一位摄影人的责任,进行摄影创作,为摄影事业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奉献。  

  ○中国艺术报:您现在的创作、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解海龙:我从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岗位退休已经7年了。说一千道一万,摄影人不拍照就等于离开了自己的本职。我现在是走到哪儿拍到哪儿,我接触的事情也挺多,哪儿有摄影活动我也愿意参加。比如2018年秋天以来我参加了十几个全国各地的大型活动,我都带着一种思考:现在中国的摄影是什么状态?它以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摄影人关注的是什么?如何引领年轻人?

  但我离不开的就是我拍摄了30多年的教育专题,走到哪儿我还是想看一看当地的教育、学校、老师的状态。更扩散一点说就是我拍片子离不开老百姓,包括他们现在的所思所想,他们最关注什么。纪实摄影用一句时兴的话说就是要心疼百姓,拿出相机反映他们的甜酸苦辣,把老百姓的故事讲好,这就是我的常态工作。

  我2018年秋天到现在去了一些地方,他们都搞摄影节,但是总感觉心踏实不下来。摄影本身就是一个要静下心来做的事,不是赶庙会。但是想静下心来办事,真的就得有思想上的准备:我到底要干什么?我用多长时间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摄影人不是到处去解决问题,而是用我们的相机去观察、去发现问题,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让社会去分析、去思考、去关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