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版图书】
综学术之要 开传承门径
范鹏
2024年5月,沙武田主编的《敦煌石窟研究导论》(上、下卷)出版发行,正如主编在该书总序中所说:“敦煌石窟的研究,已有一百余年的时间,涉及洞窟历史、考古、艺术、宗教等基本问题已大体明了,敦煌石窟的研究应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术时代。”该书正是这个“新的学术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力作,通读这部150万字的皇皇巨著,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综百年学术之要,开传承门径,引导敦煌石窟研究向广阔与纵深相结合发展。
首先,从常识入手以见识取胜,是一本既具有基础教程性质,又兼具学术专著精深研究的大书。主编的初衷是“编写一本能够全方位反映敦煌石窟基本历史信息和研究状况的著作”,使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掌握敦煌石窟研究的“基础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奠基性的论著、代表性的学者”。这一目的显然是高水平实现了,同时该书“是40余位敦煌石窟研究领域老中青三代学者智慧的结晶”,其中不乏敦煌石窟研究的代表人物,如主编本人及马德、王惠民、胡同庆、孙毅华、高启安、张宝洲、大西磨希子、于向东等,也有敦煌石窟研究的中青年代表,如张景峰、张善庆、史忠平、朱晓峰、王胜泽、陈粟裕等,还有一大批后起之秀,最关键的是通过综述性的推介,敦煌石窟研究的“大先生”们悉数亮相,他们的学术思想、独特贡献、精辟论断被重点推出,支撑起了敦煌石窟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这种接力式系统化的学术研究充分彰显了“学术重在传承中创新”的精神。
其次,致广大而尽精微,打通了敦煌石窟研究的专业壁垒。尽管敦煌石窟研究方方面面的“基本问题已大体明了”,但由于其内容极其丰富、学科门类繁多,以至于同为敦煌石窟的研究者却在学术活动中每每有“跨界”之感,甚至有“隔行如隔山”之叹,同行间对各自学问的这种“陌生感”给敦煌石窟研究带来了不少困惑,往往使初学者无所适从。因此,主编沙武田立志完成一部具有“综述与总结”性质特点的导论,以引导初学者“先立乎其大者”,对敦煌石窟有一个总体性的知识框架与宏观学术视域,为日后专门而具体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使其中的佼佼者能较快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登堂入室,创造新的学术高峰。对精于某一方面专门学问而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来说,导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将以“通识”的功能弥补专家之学过于专门甚至孤僻的不足,使他山之石成为攻玉利器,助推专家们的研究在更宏阔的视野中体现其独特价值。我曾以“通而不孤”概括敦煌文化精神之灵魂,导论所传承的正是敦煌文化的这一精髓,它使敦煌石窟研究的每一朵艳丽的学术之花都能在敦煌文化的百花园中大放异彩,进一步彰显了前辈学人崇高的学术地位,又给含苞欲放的学界新秀创造了清新雅致的学术生态。导论不仅有学界巨星们耀眼的思想光芒,有的章节甚至对优秀硕士论文也予以推介,这种为前辈树碑、给后学搭梯的胸怀与胆识,的确是值得大加褒扬的。
最后,“照着讲”与“接着讲”相结合,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更开放式地面向未来。导论以图像解析见长,又以参考文献丰富而令人拍案叫绝。几乎每一页都有插图,每一重要结论之处都有注释,书中介绍的专著、论文数以百千计,使每一个问题已有的重要成果都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来,把“照着讲”的功课做到了极致,同时又不满足于只介绍已有成就,而是敏锐地提出问题,使未来的研究者长驱直入,能顺利地找到“接着讲”的切入点。眼下,不少研究生苦于找不到好的研究选题,而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学子们有福了,沙武田等人给他们留下了大量可选之题,且这些选题一做就可能有新视角甚至新发现,有望得出新结论。比如,经变画的研究,导论揭示出每一幅经变画都是“依据”某一部甚至某一品、某一句话画出来的,同时,又是“依照”当时社会现实生活而描绘的。这里“依据”与“依照”的关系,就是经变画研究的一个绝佳选题,这种选题在我看来是有可能从“看图识字”的辨识,经过“看图说话”的解读,达到“看图讲理”的研究目的的。甚至也有可能引入哲学分析,进而写出“看图悟道”的境界来的。
当然,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任何学术著作都会既有成就与出彩之处,也难免有不足与缺憾。《敦煌石窟研究导论》由于出自多人之手,学术水准的参差不齐也毋庸讳言,极个别章节在某些问题的总结上不尽精准,对有的特别重要的成果只点其名未闻其详,给人意犹未尽的遗憾。就总体而言,图像学的方法得到了成功应用,而文献学的功夫则相对不足;以图证史、以像出论堪称精彩绝伦,而文图互证、文献支撑则略显薄弱。然而,瑕不掩瑜,导论的开创性、奠基性、综合性和大视野、宽领域、包容度既功不可没,也极具示范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但是敦煌石窟研究的教科书,而且是整个敦煌学研究的工具书,一册在手,敦煌石窟研究的全局便跃然纸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油然而生,提供的敦煌石窟基本知识则完备系统。还是回到本文开头的两句话:一是开传承门径,导论将以其“导”的性质与“论”的功能,有效引导青年学子登堂入室去攀登新的学术高峰;二是综百年学术之要引领敦煌石窟研究向更加广阔与纵深相结合发展,使昔日同行之间的“陌生感”烟消云散。有此导论奠基“新的学术时代”,新的敦煌石窟研究必将是既视野宏阔又精深通透,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自己的独特力量。
(《敦煌石窟研究导论》,沙武田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作者为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名誉会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5月13日【甘版图书】华尔纳与中国文物
- 2025年04月24日【甘版图书】行走于中国历史上的西部
- 2025年04月08日【甘版图书】深情世界的诗意书写
- 2025年03月25日【甘版图书】精神还乡与生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