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月光
马希良
河西走廊的月光是古老的。
当银辉漫过祁连山巅的积雪,沿着戈壁滩上的烽燧一路流淌,那些沉睡在沙砾间的五凉文脉便悄然苏醒。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译经声与商队的驼铃声交织;武威文庙的松柏下,郭荷讲学的余音仍在回响……这片被驼铃唤醒的土地,以温柔的胸怀拥抱磅礴的文明交融。
一
积雪未消的早春,姑臧城外的讲经坛,三千弟子跪坐聆听。郭瑀的《春秋墨说》与索靖的《草书状》在风中交织,河西儒学裹着羌笛的苍凉与粟特人的热情。敦煌令氾腾辞官归隐时,用半生积蓄在鸣沙山下建起河西最早的私家藏书楼。那些写在木简与缣帛上的文字,在驼铃声中完成文明的接力。
南凉迁都乐都时,河西画工正在绘制炳灵寺石窟的飞天。天竺的凹凸晕染法遇见中原的游丝描,供养人画像的衣袂间藏着波斯联珠纹。当姑臧城被称赞为“河西天府”时,这座丝绸古镇所承载的,不仅是夯土城墙的雄浑,更是文明交融的璀璨。
二
吕光西征龟兹带回的不只是几万驼队。当征尘落定,龟兹乐舞在凉州宫阙重生,五弦琵琶的幽咽混着羯鼓的激越,化作《西凉乐》的雏形。学者段业在军帐中写下《龟兹宫赋》,笔锋里既有建安风骨,又带着西域的炽烈。这些穿越战火的文明碎片,最终在五凉文人的书案上拼接成完整的月光。
最动人的守护发生在最微末处。张掖城郊的农妇用《诗经》里的句子为新生儿取名,酒泉驿卒在换岗间隙临摹索靖的草书。当宋繇在战乱中收集散佚典籍,他遇见的牧羊人能背诵《左传》名篇,戍边老兵怀里揣着写满注疏的《周易》。这些星火般的坚持,让五凉文脉在王朝更迭中始终保持着温度。
三
从刘昞注解的《周易》到阚骃的《十三州志》,从谢艾的兵书到赵匪躬的历法,五凉学术如祁连雪水渗入中华文明的根系。
敦煌藏经洞的遗书里,一部《文选》抄本在陶渊明诗行间写着粟特文批注、西夏文佛经用汉字标音……这些叠压的文明印记,恰似月光穿过玉门关的裂隙,在时光深处织就斑斓的锦缎。
站在乌鞘岭远眺,祁连山的轮廓依然那般清峻。山脚下的高铁列车呼啸而过,带着葡萄美酒与风电设备奔向远方。敦煌研究院的年轻学者们用数字技术还原着壁画,那些天衣飞扬的伎乐天,正从古老的洞窟飞向元宇宙的星空。五凉文脉化作丝绸之路新的光焰,继续照亮文明交融的征途。
此刻在凉州词碑林,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与李益的“边霜昨夜堕关榆”在暮色中对话。来自撒马尔罕的金桃与江南的春茶,在博物馆的展柜里隔着玻璃相望。当月光再次漫过河西走廊,文明的种子,正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生长出超越时空的永恒青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8日【百花】七角井的绿色
- 2025年03月07日【百花】大河之吟(外一首)
- 2025年03月07日【百花】塬上惊蛰
- 2025年03月07日【百花】雄关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