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减的是什么?
文\赵媛媛
不久前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专门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并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为了科学指导公众进行体重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和《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这也被网友比喻为“国家喊你减肥”,那么,国家喊你减肥,到底减的是什么?
一、减的是公共健康危机。
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因超重肥胖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将超4000亿元。而年轻人因超重肥胖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桎梏,更是国家发展的损失。可见,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减的是多种疾病导火索。
如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性疾病等正日益年轻化,这与肥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雷海潮指出,当前对群众健康的主要威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多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饮食等密切相关,摄入能量过高、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异常,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三、减的是家庭生活负担。
健康是家庭幸福的“最小公约数”,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庞大的医疗账单,必会成为家庭经济的“不可承受之重”,一旦有家庭成员因肥胖患各类疾病,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医疗支出,还可能因劳动力下降或陪护需求而导致家庭收入锐减。而父母双方肥胖的家庭,子女患肥胖、代谢等疾病的概率显著增加。
四、减的是个体健康枷锁。
对个人而言,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能引发敏感、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更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每增加一点,大脑灰质就会相应减少,因此,过度肥胖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增加精神疾病和认知疾病的风险;此外,因肥胖导致的容易疲劳、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不利于个体长远发展。
当然,体重管理绝非鼓励盲目追求“以瘦为美”,更不是外貌歧视或剥夺美食自由。雷海潮特别强调“科学减重”——反对极端节食,拒绝过度运动,提倡用饮食日记、可穿戴设备等工具实现个性化管理。国家层面的科学指引,无疑将纠正体重秤上的“数字内卷”,让体重管理更科学、更合理、更健康。
“国家喊你减肥”看似一个比喻,实则是一场从“治病”到“防病”的公共卫生理念革命。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体重管理”,减去的不仅是腰围的数字,也是未来的医疗负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2月22日医生提醒:健康减重 四大误区不能触碰
- 2021年03月23日春暖花开 让我们一起运动减肥
- 2020年12月12日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针灸减肥技术及临床新进展培训班”开班
- 2020年01月21日减肥的水果沙拉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