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走遍甘肃

蕴藏着人文传奇的多彩泾河(上)

 2024/11/06/ 10:4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刘小雷

蕴藏着人文传奇的多彩泾河(上)

小南川。

泾川附近的泾河。

  中国河流众多,泾河算不得大河,可是在大大小小的河流之中,传说中唯有泾河有龙王,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这条其貌不扬的河流——它富含人文色彩,民间传奇,在中国古籍中留有异彩。

  泾者,清也。

  泾水之清,从“泾渭分明”处,自古尽人皆知。六盘山上出百泉,泉泉汇成泾河源,从六盘山东麓清冽而出,泾河有两个主源头,南源出于宁夏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市大弯镇,之后流经甘肃平凉崆峒区、泾川县,陕西长武、彬州、永寿、淳化、泾阳,在陕西高陵县陈家滩附近注入渭河。

  因其连带陕甘宁两省一区,惠泽上千万人,被视为三省区人民的一条母亲河。它是渭河最大的支流,长451公里,流域面积约45400平方公里,泾河流域位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

  1

  由西向东穿过六盘山隧道去往甘肃平凉、庆阳,一帧由泾河绘制的丹青扇面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每一次在心中都恍若到了关中地区,是泾河让它们血脉相连。

  泾河虽然是一条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的母亲河,但“惊涛拍岸”“大河汤汤”这样的形容词和它一点也沾不上边。在去往陕西的高速公路上,观瞻这条名声很大的河流却微有一点失望,在平坦宽广的河床上,它像一条麻花辫扭来扭去,数米宽的河面,似乎一抬脚就能涉过去,而流水的颜色和它最终汇入的黄河一样,有如泥汤般浑黄。

  想到“泾渭分明”那个著名的成语,难道真的是“泾河浊,渭水清”吗?

  在它的源头,地处国家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宁夏泾源县,它的水质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到南与甘肃平凉的华亭市、庄浪县接壤,东与崆峒区相连的宁夏泾源县,切实感觉到“红绿六盘”宣传语中绿的魅力。

  森林的浓绿、草甸的浅绿和麦地的油绿,从四周的山峦向着县政府所在地香水镇汇集。泾源源头,小南川和老龙潭,是泾河绵延数百公里的发源地,这两处自然景观的生态最具有代表性。

  到了六盘山森林公园,我们一行坐电瓶车到小南川。据说小南川有水路和旱路之说,我们选择水路。说是水路,实际是路更靠近谷底的流水而已。由于峡谷的挤压和地势的起伏,小南川的水势湍急,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它的轰鸣声。在峡谷中迂回而行,溪涧奔泻,像一条飘动的白色丝绸,丝丝缕缕,浸润了阳光的七彩,如梦如幻。

  而与小南川相邻的老龙潭则又是一种景象,翠绿深沉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人倚在潭边的水榭栏杆上,想象潭水突然生出紊乱的水纹,随着“豁剌喇”一声霹雳似的响动,一条老龙扶摇而出……

  2

  在山道旁边,有清代宁夏中卫县令胡纪谟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奉乾隆皇帝诏书查勘泾河源头的记载石刻,他写下《泾水真源记》的考察文字,并赋诗曰:“无数泉飞大小珠,老龙潭底贮水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至高崚不受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泾河源得到这样的评价:“老龙潭,小南川,多少年来这一老一小,从高山下出走,携手走出泾水源头,奏出泾渭分明,加入黄河大合唱,使中华文明不敢遗漏它们的名字。”

  作家李敬泽在其长篇散文《寻常萧关道》这样写泾河源头的固原:“你的面前是地图,地图上的北方是无边的大漠和草原,骑马的民族正用鹰一样的眼睛望着南方。”

  马背上的骑手眺望着南方,不远处就是一座枕山臂河的大城——泾州。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如此勾勒去往泾州的沿途风光。

  但我们从泾源来到泾川,在高速公路上逆风而行,似乎没有这样诗意舒缓的调子,刚一看到回山之上高高矗立的王母宫,转而映入眼帘的就是泾川县城的一幢幢高楼。

  泾州古城在历史上地位显赫,而它的兴废与泾河息息相关。正所谓成也泾河,废也泾河。而今泾州古城早已荒废,只有破败的遗址在泾河岸边寂寞地存留。

  县城北边北塬的五龙山上,在山路边,一段残存的城墙仍然高达三四米,由东往西,它断断续续在山上蜿蜒起伏。

  当年李商隐就是在这里登上了险峻的泾州关楼,写下了千古名篇《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在唐代泾州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战略重镇,它扼守长安西大门,拱卫京师,防御西北部族对京城的威胁和袭扰。泾州古城,与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的许多大事紧紧联系在一起。

  3

  在唐初,李世民和西秦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大战是当地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地学者张怀群把李世民和薛举之战,解读为“这是两个甘肃老乡、两个少年秦王、两个皇帝之战,一个要建大秦,一个要建大唐,是唐初第一大战役”。当李渊从太原起兵,取得长安时,薛举人称“万人敌”,也起了兵,泾州以西的广大地面还不属唐。薛举围了泾州城,扬言东去,住在长武的高墌城。这场战争打了整整18个月。如果不是李世民全胜,泾州以西的国土就不是唐朝的了,唐朝只能有半个中国。

  泾河流域土地平坦,农业发达,矿藏丰富,经济开发潜力很大。耕地占全流域面积近1/3,是西北地区著名的产粮区。在唐代,因为接近京畿长安,所以其战略地位仅次于关中。

  汉唐以来在丝路上往来的商贾旅人,无不把泾州作为最佳的中转站,泾水洗去他们周身的疲惫,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而不远处,便是繁华的长安。

  东来西往的人群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僧侣,他们是寻道者和布道者,对他们而言,泾州不仅是驻足休憩之地,也是他们传经布道的极佳场所。优美的地理山川,不正是佛祖安身的好去处吗?物阜人众的人文环境不正是弘扬佛法的最好环境吗?

  扼守长安第一重镇、通往西域第一关堞的地位,决定了泾州在佛教传入中原过程中特殊的地位。可以这么说,佛教在长安和中原盛行之前,已在泾州做了预演。于是便有了泾州的百里石窟长廊,便有了一座大云寺,从它的地宫里出土的14粒佛祖骨舍利一度震惊了世界。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