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资讯

小蛋壳上自有大世界 看蛋雕艺术家吴义泽妙“刀”生花

 2024/04/23/ 09:44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张艾萍 裴强

小蛋壳上自有大世界 看蛋雕艺术家吴义泽妙“刀”生花

吴义泽老师正在精心塑造着自己的作品。

兰州特色《中山桥》。

甘肃名片《敦煌飞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枚小小的蛋壳,也能凭借着匠人的一双巧手,呈现出不一样的世界,这就是蛋雕——一种在飞禽蛋壳上刻琢成画的手工艺术,融合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体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兰州蛋雕艺术家吴义泽就是一名把蛋壳当作“宝贝”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微观世界”一探究竟。

  “通常我们吃完鸡蛋后会把蛋壳丢掉,可对于我来说,蛋壳都是宝贝,不施任何染料,在轻薄易碎的蛋壳上雕刻出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吴义泽说。如今,这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蛋雕作品,他已经做了上万枚。

  牛肉面、中山桥、河州牡丹、马踏飞燕、敦煌飞天……甘肃独特的丝路文化符号,都可以在吴义泽的蛋雕作品中找到。在吴义泽看来,即便是一枚小小的鸡蛋、鹌鹑蛋,经过雕刻后,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方寸之间刻画出心中的万千创意。

  其实,在接触蛋雕之前,他一直从事核雕、叶雕、葫芦雕刻的创作。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蛋雕艺术,从此产生浓厚兴趣。他自制了蛋雕刀具,设计了简易的蛋雕图案和雕刻流程,边刻边琢磨。初学乍练,薄薄的蛋壳常常破碎,但他从不灰心,每完成一个作品,他都请亲朋好友挑毛病、找不足,虚心听取意见。同时,他经常在书店和网络上翻看其他人的作品,以提高自己的蛋雕技艺。其间,吴义泽向甘肃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求教,得到专业指导,蛋雕技艺日渐精进。

  就这样,从蛋雕生手,再到圈内的小有名气,一雕就是十多年。吴义泽还擅长鸵鸟蛋浮雕、鸸鹋蛋影雕。如今,他已是兰州微雕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其作品“金城吉祥三绝”“丝路飞天”先后荣获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他也被人民文艺协会授予“人民雕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雕刻容易设计难。”吴义泽坦言,与平面设计不同,受制于蛋的圆形和立体感,要在厚度0.2毫米的蛋壳上,浮雕出一个图案难度很大,全部需手工操作,这不仅需要多年技艺的沉淀,对绘画创作功底也有一定的要求。“制作一个‘丝路风景’的蛋雕,不光费原材料,而且很费时间,一件作品的完成往往要花费一个多月时间,需要数次尝试才能成功。”

  由一开始的爱好,到不断推陈出新,一枚枚蛋壳,一件件作品,饱含着吴义泽对蛋雕艺术的热爱。如今虽然获奖无数,但吴义泽仍然不断创新尝试,从工作室走向大中小校园,从传统走向现代。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公益活动,使保护传承的观念融入大众日常,促进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微雕的传承人,需要传承和创新,把匠心精神注入到每一件作品当中,才能在创新中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吴义泽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蛋雕艺术,他通过“线下授课+线上直播”开设“非遗”课程,免费向公众讲解蛋雕技艺,弘扬丝路文化。

  “鸡蛋壳厚度仅有0.2到0.3毫米,特别容易碎裂。雕刻的时候不能不用力,也不能太用力。心要静,手要稳,还要有耐心。”11岁的刘奕辰是兰州市安西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跟随吴义泽学习蛋雕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是在学校社团课上了解到蛋雕技艺的,也知道蛋雕是中国的传统非遗文化,看到吴老师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刻出生动的图案,真是太神奇了!我对蛋雕非常感兴趣,每周二或周四学校的社团课都有吴老师的蛋雕课,周末我还会来吴老师的工作室学习。”

  吴义泽说:“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的孩子、年轻人了解蛋雕,了解甘肃,爱上非遗。”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张艾萍 裴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