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

儿时的年味

 2024/01/28/ 22: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吴晓明

儿时的年味

  文\吴晓明   

  小时候的年,应该是从家家户户开始支起传统的面食制作工具——鏊子的那天开始算起的。女人手上的面粉被揉捏成一朵朵花,男人指尖的煤灰定格成一道道年轮,一鏊子一鏊子黄亮的面点散发着小麦的醇香,小院里袅袅的炊烟里飘荡着孩子们的笑声,故乡的年就以那样具体而又温暖的方式在小村里氤氲开了。

  如今想想,儿时的腊月里,最经得起主妇折腾的就是面粉,馍馍油饼变着花样的做。可是,不管是蒸馍还是油馍,都不能给我们足够的诱惑,孩子们最渴望的还是正月里的过年菜。

  张掖人把年夜饭叫“灌仓饭”。叫了几十年的“灌仓饭”,我从没有细究过深意。如今,却开始对一些故乡人的言语细细咂摸,似乎那种独特的叫法中藏着故乡的魂。

  为何年夜饭叫“灌仓饭”,我便开始查找这个与“浇地”和“丛生的树木”有关的字眼是怎样镶嵌在这顿承前启后的饭菜上了。查了很多典故发现,其实,“灌”这个汉字还有一个重要的义项,是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表示斟酒浇地降神。“灌仓饭”,也有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寓意。

  吃过了“灌仓饭”,年三十的夜晚还有更重要的两个仪式,一是打醋汤,二是接爷爷(祭祖)。打醋汤这个环节,故乡人叫做清折子,也就是一年中最有仪式感的时候。记忆中,父亲找一个铁锅,里面加上水、柏树枝,然后在炉膛里烧一块圆润的石头,那就叫醋汤石,等到石头烧红之后放进滚烫的锅里,柏树是刚毅、坚贞不屈的象征,石头自然是坚硬的代名词,至于醋,自然有消毒杀菌的功效,这似乎是为这个隆重的夜晚开出的一个岁月的清单,有水,有木,有石,有火,看似简单的一锅醋汤,其实是一张传统文化的清单。父亲端着锅走在前边,锅里热气腾腾,石头和水在热烈的拥抱之后发出“滋——滋—”的声响,父亲喃喃念叨着避祸祈福的吉祥话,我们满心忐忑又欢喜地跟在后面。打醋汤的时候不能遗漏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涵盖了鸡圈、狗窝等等地方。等到每个角落都走完了,父亲便用一张黄表把那个圆润的石头包起来,放在桥头或者墙头上。

  醋汤打完了,家里清爽了,父亲就开始张罗着祭祖接爷爷了。大人带着孩子在火堆跟前,满心满眼都是虔诚。尽管儿时的我们并不懂得这些仪式里藏着什么岁月的秘笈,可是我们知道,这是对传统习俗的尊敬。

  接下来,正月里孩子们的快乐几乎和吃息息相关。我们都盼着去走亲戚,其实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着吃个圆盘,满足下儿时蓬勃的食欲。

  故乡人把过年菜叫圆盘,其实,这个称呼看不出菜的品种和色香味,只是以容器代替菜品,一个“圆”字,吃出的应该是一种喜庆,一种团圆,一种其乐融融的场景。

  那时候的圆盘里盛着的就是大肉粉条炒豆芽。大肉都是村里人自己养的过年猪,家境好的人家到了腊月就宰上一头猪,草料、麸子养出了肥肥的膘厚厚的肉,膘肥肉厚的那头猪就撑起了一个大大的年。如果家境清贫的人家可以买上一条腿,再困难也得买个猪头,那是年的压轴戏,乡人们常说,没有大肉过什么大年。

  大肉有了,挂在屋梁上,似乎就把年醒目地挂在那儿了。丝丝缕缕的年味儿从我们眼里渗透到心里,像是锅里的水一样慢慢冒泡。发豆芽也是做年菜的一个重头戏,等到腊月里,把扁豆往盆子里一放,放在热炕的角落里,它不声不响就会抽出新鲜的芽,慢慢地一天一种姿态,女人们有了空闲,用清水洗一遍就好了,它就像是那片土地上的孩子一样憨厚,等到正月的时候,一碗扁豆变成了一盆豆芽,如果时间长了吃不完,扁豆芽也会生出两片新鲜的绿叶,那盆豆芽像是盆景一样热烈地盛开了。

  还得说说粉条,故乡那片土地上长得最憨实的还是土豆,也是童年顿顿少不了的主食。等到冬天的时候,故乡人就用土豆做粉条,等到晾干之后整整齐齐装进纸箱里,似乎那些粉条让年的味道又足了一些。

  等到了正月里,肉片切好了,粉条泡好了,豆芽长好了,像是黄金搭档一样在铁锅里翻炒出浓浓的年味,快熟的时候把葱花、蒜苗、辣椒丝一放,伴着浓香出锅、装盘,所谓的圆盘就是如此圆满了。既有肉的醇香,又有豆芽的清香,既有粉条的柔韧,又有豆芽的清脆,色彩上更是互相映衬,那肥肥的肉片承载着年的富足,那长长的粉条吃出了绵长的快乐,真的是童年的饕餮盛宴呢。

  如今,别乡已久,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儿时的“灌仓饭”都是关于年味最生动的记忆。腊月飘雪的时节,小村庄的缕缕炊烟依然氤氲升腾,而那些年味飘荡的日子,也在我的内心里弥漫着丝丝缕缕别样的乡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