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博之美物

在甘肃邂逅马王堆汉墓精品文物

 2024/01/09/ 14:3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闵媛

【博物馆里的文物展】

在甘肃邂逅马王堆汉墓精品文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闵媛

  一个世界级的考古发现——

  马王堆汉墓里到底有什么?

  墓中的帛书竹简里藏着多少秘密?

  出土辛追夫人遗体为何千年不腐?

  华丽精美的漆器诉说着什么故事?

  西汉时期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历史的长河与文物的故事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徐徐展开。

  近日,“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一层2号展厅展出,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大家认真参观展馆内各个单元,在千年文物前驻足,在一器一物中探寻汉代人们生活的历史印迹。

  据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介绍,1972年—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乡发掘了三座汉墓,经考证为西汉轪(dài)侯家族墓地,按发现的先后顺序被编为一号墓、二号墓和三号墓。墓主身份分别为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辛追、利苍和他们的儿子利豨。

  马王堆汉墓出土3000多件琳琅满目的随葬物品,包括制作精美的漆器和纺织品,而保存完好的辛追夫人古尸的出土尤其震惊中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棺帛画蕴含着对永生的向往,700余件精美漆器展现出汉朝髹漆技术的辉煌成就,500余件丝织衣物印证了“丝绸之国”的名不虚传,50余篇堪称百科全书的简帛文献承载着古人的智慧。

  展览策展人韩华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展出到今年3月26日,精选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16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4件(套)。展览共分“惊世发现”“走进轪侯家”“大礼安魂”三个单元。展出文物描绘了西汉初期贵族生活图卷,从衣食住行到艺术创造,从天文历法到养生保健,从宴饮享乐到追求永恒,勾勒了一幅西汉文明的社会图景。

  第一单元“惊世发现”,介绍了1972年—1974年长沙马王堆三座西汉墓的发掘情况。第二单元“走进轪侯家”,详尽展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品文物,轪侯爵高禄厚、家藏千金、奴婢成群,再现了钟鼎宴飨、食不厌精,楚歌郑舞、琴瑟和鸣,粉黛锦容、罗绮丽裳的场景。器用、服饰制作精美,装饰华丽,凸显出墓主较高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也反映了汉初髹漆、纺织等工艺成就。墓葬出土文物中私家藏书丰盛,展览中展出了部分帛书、简牍,包罗万象,涉及哲学、历史、天文、历法、地理、军事、医药等各方面,反映了汉初学术思想的活跃,见证了当时学术兴盛、兼收并蓄的文化复兴成就。第三单元“大礼安魂”,展示了马王堆汉墓宏大华丽的彩棺巨椁、奇幻瑰丽的T形帛画及千年不腐女尸。不仅再现了轪侯家荣华富贵的景象,更诠释了墓主人对天国的想象和对永生的追求。

  “甘肃与湖南历史悠久,此次‘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是甘肃简牍博物馆与湖南博物院的首次交流合作。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为观众带来一场有看点、有深度、有特色的文化盛宴,让文物交流‘走出去、引进来’,成为与中国悠久历史对话的新方式,进而更好地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文化交流互鉴的故事。”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说。

  在展览中都有哪些珍贵文物和历史故事呢?本期带大家一探究竟。

  素纱单衣(直裾)

素纱单衣(直裾)

  马王堆墓中出土的文物有很多,但是最著名的文物之一当数这件保存完好的素纱单衣。素纱单衣全名为“西汉直裾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其重量仅有49克,也就是不足一两。如果再除去袖口及领口部分,所剩重量只有25克左右,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也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利苍”玉印

“利苍”玉印

  “利苍”玉印为墓主生前实用物,印面阴刻篆体“利苍”二字。

  《史记》记作“利仓”,《汉书》记作黎朱苍,指的都是利苍,说明二号墓墓主是历史人物。利苍,第一代轪侯。生于战国末年,逝于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参加秦末战事、楚汉之争。汉初任长沙国丞相。惠帝时封为轪侯,食邑七百户。

  轪侯夫人“辛追”遗体

辛追墓中出土的套棺

  轪侯夫人“辛追”遗体出于一号墓内棺,出土时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虽然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但外形保存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而富有弹性,眼睫毛、毛发尚存,左耳里鼓膜完好,手指、脚趾纹清晰,部分关节可以活动,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在其食管肠胃内发现有138粒半甜瓜子,根据病症推测,其可能是由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

  那么,古人究竟是采用何种方法,使遗体保存得这样完好?研究发现,遗体之所以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为近似真空的墓室条件。一号墓的底部先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然后再筑椁室,棺椁上部以及四周填塞厚40-50厘米的木炭5000多公斤,木炭外再填白膏泥1-1.3米。深埋和填塞木炭的做法,保证了墓中葬品和尸体的完整。

  在展厅的一角,详细地展示了辛追墓的四重套棺,其紧密套合,均用楸木(梓木)制成,按汉代礼制只有高级贵族才能享用。套棺由外至内为: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漆棺、朱地彩绘漆棺、锦饰漆棺,寓意墓主灵魂由黑暗空间到天国仙府的穿越之旅。其中两副彩绘漆棺内容奇幻,风格浪漫,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代表了汉代漆画的最高水平。

  “君幸酒”漆耳杯

“君幸酒”漆耳杯

  辛追、利豨(辛追之子)墓出土了100多个内书“君幸酒”漆耳杯,可知其为酒器。器形相似,大小不同。大杯书“四升”。据《盐铁论》载,制作一漆杯需用“百人之力”,故一有纹饰漆杯相当于十个铜杯价格。

  “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

  盛食器,辛追、利豨墓出土30件。这些漆食盘形制相同、纹饰相似,遣册称“漆画食般(盘)”。盘内朱书“君幸食”,外底朱书“九升”,以示容量。盘内于黑漆地上绘狸猫等动物100多只,无一雷同。漆食盘外绘有云纹,盘内绘有卷云纹、狸猫纹、龟纹等,这些纹饰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狸猫纹,也是这些漆食盘的独特之处。

  马王堆汉墓除了出土带有“君幸食”三个字的漆食盘、漆耳杯外,还有一些用来喝酒的漆耳杯,上面写着“君幸酒”三个字。写有“君幸酒”三字的漆耳杯,颜色红黑相间,长相都差不多,大小型号会有差别。有的上面画着黑漆卷云纹和一些几何云形纹,中间写着“君幸酒”三个字,意思就是“请君饮酒”。

  墓主生前饮食考究,722支遣册中有大量关于食物、食具的记载,可与出土食物、器物相印证,既有显示身份礼制的饮食器,又有各式方法烹饪的佳肴,再现了轪侯家美食配美器的精致生活。

  二十五弦瑟

二十五弦瑟

  展览中还有一把乐器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这件乐器就是二十五弦瑟。据了解,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乐器中,二十五弦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完整的西汉初期的瑟,也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所属时间最早、最完整的弦乐器,为研究古代音乐史及汉代乐器的演奏方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二十五弦瑟原裹有瑟衣,部件齐全,柱位清楚。二十五根丝弦系于木枘,每根弦下有可移动的调音柱,底部两端有共鸣窗。瑟有两种弹奏方法,一是横瑟于膝前,双手并弹;二是将瑟一端置于膝上,另一端斜置于地,右手弹膝上一端的弦,左手按瑟面中部的弦。瑟的声音富有感染力,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锥画纹六子漆妆奁

锥画纹六子漆妆奁

  汉代人们注重仪表,化妆品种类繁多,不但脂、泽、粉、黛、香一应俱全,还加入了新的品种——胭脂。而铜镜、镜衣、镜刷、梳篦、假发、镊子、粉扑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梳妆用具。多子奁应运而生,成为最早的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锥画纹六子漆妆奁分上、下层,内置梳妆盒化妆用品。器表锥画云气纹、几何纹、飞鸟、奔犬、立鹿等纹样。锥画漆器是汉代漆工艺的一大发明,显示出汉代漆器的高超技艺。

  《导引图》

  现存最早的彩绘导引操练图。其上男女老少44人做健身运动姿态,动作各异。或坐,或站,或徒手导引,或持器械发功,31处以文标注动作名称或功用,是极具健身功能又有治病之效的养生操。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医书14种。这批医书分别书写在五张帛和200支竹木简上,出土时已有不同程度的残缺破损,经拼缀修复与辨识研究,估计总字数有3万字左右,可辨识字数有23000字左右。

  其中,帛书医书有《脉法》《导引图》等,竹木简医书有《十问》《杂禁方》等。据考证,这批医书最早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最晚为秦汉之际。其内容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更为原始和古朴,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文献。它们的出土对研究西汉以前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T形帛画

T形帛画

  T形帛画是丧葬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有死者画像,出殡时用竹竿悬挂,起引导作用,入葬时覆盖在内棺上。其作用与《仪礼·既夕礼》记载的“铭旌”有相似之处,是引导墓主灵魂升天的媒介。据墓中遣册记载,T形帛画名为“非衣”,“非”与“飞”相通,“非衣”即“飞衣”,意为祝愿墓主灵魂穿上非衣飞升,使墓主重生。

  帛画的整个画面呈“T”形,上宽下窄,通长205厘米,顶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用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帛画的顶端横裹着一根竹竿,上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都挂着用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繐带。

  画面内容从下到上可以分为地下、人间和天上三个部分。地下部分有一个双臂擎举着“大地”、被赤蛇缠绕的巨人,他是水神禺疆,脚下交缠着两条鲸鲵,两旁还有象征阴府的“羊角怪兽”。

  中部绘有“双龙穿壁”图案,将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同时寓意引导灵魂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场景;上层描绘的是墓主人的升天图像,中心位置绘有一位衣着华丽、手拄拐杖的妇人,在三个侍女的簇拥下面向西方,与迎接她的天界使者相会,她就是墓主辛追夫人。

  天上部分画在上端最宽阔的地方,下面有神豹守护的天门和天界守门神帝阍。顶端正中端坐着人身蛇尾的烛龙,其左侧是一轮弯月,上绘有口衔灵芝的蟾蜍、玉兔,下有一托月女神;右侧描绘了扶桑树间栖息着9个太阳,最大的太阳中间有一只被称为“金乌”的神鸟。整幅帛画布局完美、图像生动、色彩鲜艳,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

  帛书《养生方》

帛书《养生方》(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养生学专科文献。现存3000余字,记有医方80余个,涉及防治衰老、增进体力、美容黑发等内容。该书强调饮食疗法,载有最古药酒酿方,对于了解古代养生学具有重要价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