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曲艺

【文化视点】甘风陇韵 群星荟萃——甘肃省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演活动透视

 2023/12/15/ 15:3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谢伊如 何丽

【文化视点】

甘风陇韵 群星荟萃

——甘肃省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演活动透视

舞蹈类 《敦煌》

舞蹈类 《剪花剪子嚓嚓嚓》

舞蹈类 《吉祥颂》

舞蹈类 《临池》

  谢伊如 何丽

  群星闪耀陇原,共享文化盛宴。7天时间,4场综合性演出、58个节目、80余名观摩嘉宾、700多名群众演员,3000多名现场观众、300多万人次的线上直播点击量……甘肃省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演活动把全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汇聚一堂,以质朴、鲜活、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充满“时代感”“烟火气”“人情味”,具有浓郁的艺术特色。

  传承创新相互融合,深挖甘肃文化内涵

  展演作品大多取材于百姓身边的人与事,关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构思巧妙、以小见大。其中,有体现传统文化的《凉州贤孝》《庆阳唢呐》,也有充满民族风情的《西域羯鼓》《黑措姑娘》,还有具有深厚地域特色的《马踏飞燕的地方》《天风八千年》《大美合水等你来》等。一些作品在取材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创新,小品曲艺充满生活气息,内容饱满,以情动人;舞蹈作品创作新颖,用极富韵律的节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展示了群众文艺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弘扬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凉州贤孝》属于武威独有的曲艺表演,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群文工作者的艺术创新,赋予该节目时代特色,以幽默风趣,通俗生动的演出形式,体现了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庆阳市展演的合唱节目《跟上刘志丹上南梁》,带领观众走进革命战争年代,重温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光辉历史。

  高山戏是流传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山区的地方戏曲剧种,由陇南市文化馆展演的高山戏《赴灵》将秦腔故事与高山戏结合,讲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忠贞爱情故事,经典的唱腔吸引了现场观众。白银市展演的相声《说冠军》,其源于生活的内容和专业的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在精彩纷呈的展演中,观众能看到豪放的诗人在大漠歌唱千古风流人物,能看到坚韧的胡杨在祁连山脚下诉说百年沧桑,能听到战马嘶鸣,牛角鼓响,梦回敦煌。活动为我省群众文艺创作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全面呈现了甘肃省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既紧扣时代脉搏,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通过传承与创新,体现文化惠民工程质效,实现文化成果共享。展演作品充分展现了我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着力打造文化品牌

  在本次展演活动中,线上与线下的矩阵传播彰显了我省公共文化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活动不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在群众文艺创作和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渠道的线上直播突破了舞台的时空限制,线下互动也促进了全省各地文化馆之间、艺术团体之间、演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大家的思路和视野。

  为了扩大“甘风陇韵 群星荟萃”——甘肃省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演的品牌影响力,活动充分依托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线上制定了系统的全媒体多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品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甘肃省文化馆馆长刘涛表示:“通过这个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平台,展示了新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节目,通过创新的宣传方式,使得活动更接地气,更贴近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此次活动的精彩内容,增强了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今后我省高质量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打磨提升作品质量,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在活动组织策划方面,省文旅厅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把市县级文旅部门、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文化工作者等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邀请六位省内知名专家担任评委,在每场展演结束后,与作品创排和参演人员在现场展开面对面点评指导交流,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对作品和艺术的理解也不断深入,大家共同的目标是努力把每一个参演作品打磨得更加优秀。

  这次展演活动既是全省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工作交流的盛会,也是一次文化艺术的传承。酒泉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永江表示:“演出结束后专家组的点评切中要害,让我直观清晰地了解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改进和提高的方向,是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

  甘肃省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优秀作品展演活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内涵,把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展现在舞台上,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演作品创排不仅做到了节目形式和舞台效果的创新,还努力将作品的思想情感与民情民意融为一体,将艺术创作思路和陇原文化价值融为一体,把传统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融为一体,有效激活了甘肃群众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配图均为杨宗生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