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博览

【文化视点】陇中剪纸漫笔

 2019/09/11/ 11:0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陆志宏 李玉巧 于小燕 安梅霞

幸福树 于小燕

  整理刘俊莲的剪纸,我始终激动不已。《龙生虎养凤打扇》,不正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吗?《鱼蛙碗》不正是母系社会图腾的遗存?《鹿鹤同春》不就是古人“物候历法”的具体反映?《龙戏凤》《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鱼泛莲》等不正是男女之情的隐喻?《老鼠吃西瓜》《蝶闹瓜》不正是原始社会就已产生了的生殖崇拜的表现?

  在刘俊莲的剪纸里,我还发现了一幅《鲤鱼跃龙门》的作品,这与距她百里之遥的定西内官的王秀莲的同名作品很相似。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千里之外的陕西蓝田县、山东滨州等地发现的《鲤鱼跃龙门》,从内容到构图,从形式到风格也有着惊人的相似(相比之下刘俊莲、王秀莲的作品更精致、更完美)。我再一次翻阅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剪纸,发现无论题材内容或风格流派,只要那里有的陇中均有。这使我看到陇中剪纸是一门“多元”的艺术。这种“多元”性,自然是交流的结果。那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剪纸在民间是如何交流的?

  首先陇中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汉唐至明清,丝绸古道上步履匆匆的商贾不仅运送着各地的物产,也传播着南北风情,这其中自然包括剪纸及与剪纸相关的文化。可以说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快了剪纸艺术在民间交流的步伐;陇中又是李唐王室的祖籍所在地,君临天下后的陇西李氏势必会将“娘家”的文化带到关中及中原;再后来,由于接连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关中文化倒流西部,陇中一带也必然会留下文明往返的痕迹,那里的剪纸也就被刘俊莲、王秀莲们所接受。正如著名学者、中央美院教授吕胜中所说:“在历史的演进中,文化的延续时刻面临着多样的选择,陇中的剪纸也肯定不会是某一历史时段的文化标本。陇中剪纸的风格是多样的,有粗犷豪放的写意式;有缜密精细的工笔型;有简略概括的结构;有繁缛复杂的装饰。通过这样的现象可以看出,陇中是个集结融汇多样文化的地方。多样的风格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域、民俗乃至作者的鲜明个性,似乎这里有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气候。”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