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

年年有秋

 2021/09/13/ 10: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马建东

  去年的今天,我写到,天气变化太快,就好像没经历春天,却已然冬天来临。因为那些天,突然很冷,怎么都不像是九月的天气。        

  小时候没有阳历的概念,但凡说起九月,必然是农历。农历九月,天气凉爽,站在家居的山顶,风起杨树林,刷啦啦响起满山遍野的痛快,把农民满怀的希望,换作眼前的高粱红。高粱们也不客气,在风中摇摆不定,田野里也就哗啦啦一片。农民们看了,高兴里又有些无奈。        

  那时候种田讲规划。一个领导站在渭河谷地望向南北两山,大约想起儿时某种画图,画里红色的高粱大面积作为背景,几个工农兵代表各持了相应的镰刀斧头和枪支,英武又坚强,再近处,几个红领巾满脸的喜洋洋展示了理想和未来。        

  很吸引眼球!        

  怎么知道人家的心思?        

  后来,这位领导主导的宣传画就是这样。农民们见了,才知道为什么领导要大家在山上种高粱,不准种其他。        

  可是高粱熟了,大家吃在嘴里,难受在胃里。你想想,上顿下顿只有高粱面,奶奶妈妈以及媳妇们,任凭怎样地努力和睿智,也造作不出脱离高粱本性的早饭与晚餐。男人们劳动回来,饿着,却又懒食厌食!高粱面的难以下咽不说,新陈代谢时的痛苦却刻骨铭心!         

  然而,县里不准种其他的作物,敢种,就有人敢毁!尝试了几回,收拾了几个村子以及顽固分子,农民们就学会了遵守。于是年年种高粱,顿顿吃高粱,互相骂仗,都是高粱花子!不过,秋的颜色却异常艳丽。老人们说,好看啊!却不说高兴。无数的麻雀和喜鹊从高粱穗子上降落又飞起,农民们大骂它们抢食,却又不下决心驱逐,派几个儿童驱赶,倒成为大家的谈资,只说谁家的娃跑得快,家里一定有余粮,也应该有其他粮食面的面。        

  可是由此我记住了故乡的秋,把家乡的秋色定格成这种独一无二的景色,代替了所有秋的品相。以至于其他地方的人们谈论他们的秋世界,我都觉得是假造的幻境。前几天一位朋友终于发现,举凡我所说的九月,几乎不用什么“金秋”二字。我同意,因为我既不熟悉金秋,红秋又缺乏相互的约定,索性就删去修饰。如果有发言,便一笔划去金秋字样,直接说今天或者此刻。别人听了,倒夸起什么简洁明了,或者发言务实!我听了表扬,只好笑笑,无法解释。         

  可是,我的秋色的记忆,很快也被删除,不知道哪一年开始,猛然发现,故乡的秋,早已不是一种颜色(其实原本也不是一种颜色,只是人们饿眼看世界,除了庄稼的颜色,其他什么都看不见了。真如金子显的智慧一般),而是千姿百态。农民们愿意种什么就种什么,再后来,甚至有了想种就种,不想种就让地闲着的自由。农民也不再害怕闲下土地遭人唾骂的后果。农民开始进城了,土地大面积闲下来,故乡曾经的麦浪无边,现在畏缩在小小的区间,生怕风大麦浪急,一不留神蹿入旁边的野草里。高粱在故乡早已绝迹,果园椒园,五颜六色自然成为主色调。一个曾经贫困县的宣传语,也用了五色,七彩等等的自豪。        

  而问题的关键却是,种地少了,人却富乐。前几天一位家乡来的小学同学,给我千挑万挑的礼品,就是高粱面。        

  “稀罕的,你就尝尝。”他的姑娘在银行做行长,现在生活安逸,他跟着孩子在金城,才能淘得这样的稀罕。要在农村,怕是难以找到,我的年迈的母亲,有时候念叨,还说想吃一点高粱面。        

  真是稀罕。我说。        

  于是今年的秋,我能够用高粱面做了搅团,炒了几个小菜,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酸菜炒肉和土豆白菜。夹起一筷子搅团,就了炒菜,咽下去,满腹的快慰与满足。吃完,在客厅里望着窗外,窗外清清黄河水,依依河边柳,偶尔一些柳色衰败,似乎也不是秋色来总结,而是春色渐浓的模样。便有些恍惚,一时不知身在何处,回忆着宛如昨日的满山红高粱,好像,似乎,应该还可以看见!        

  可是,真的看不见了。就如农民进城,做行长,做老板,甚至打工图存,人人都在一种新模式里前行,至于结果如何,谁也不担心,只是今日努力了就好。但是设想让人人回到过去的位置,按着回忆去生活,岂非新的黄粱一梦?        

  所以新秋,我不再回忆,只想着刚刚吃到的搅团。(作者:马建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