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民俗

【民俗文化】指尖的麦浪

 2021/08/20/ 09:4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邓书俊

【民俗文化】

指尖的麦浪

  邓书俊

  前几天,朋友发来一张家乡人掐草辫的图片,那熟悉的场面,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让我想起了母亲掐草辫的往事。

  家乡位于西秦岭深处,一个叫湾湾村的地方。那里是冬小麦的生产基地。村里上到老人,下到五六岁的孩子都会掐草辫,是武山县有名的“草编村”。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劳作,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常常凑着月光掐草辫。有时我半夜醒来,看见母亲一边打瞌睡,一边掐草辫。湿漉漉的麦秆,随着母亲的手指左右跳跃,麦秆与麦秆碰撞发出刷刷的声响,时有水珠从麦秆上飞落四溅,滴到脸上冰凉凉的。有一次,我梦见在下雨,醒来才发现是母亲掐草辫的麦秆水滴到脸上。

  草编,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在集体农业社的时候,生产队除了种小麦、洋芋、糜、谷外,没什么经济作物,草编就成了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勤劳的家乡人,利用老祖先传承下来的这门技艺,将泡软的麦秸秆,横二根竖二根十字交叉折一起,左三右四分开,其中一根弃之不用。然后用左右手拇指和食指的指甲不停掐压,像女人辫发辫一样,辫成长长的人字形的草辫,卖给收购草辫的草帽厂,换回油盐酱醋,还有孩子们过年穿的新衣服。

  20世纪70年代,草编盛行的时候,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都要种点毛麦,我家也不例外。此种麦个子修长,秸秆洁白,是草编的好材料。每年麦收以后,麦子背运回家,全家人一起动手,用双手一把一把抓起来,使麦穗朝下在地上戳齐,顺手抖掉短麦,捋去麦叶,搓掉麦粒,家乡人叫捋麦秆。待麦秆全部捋完后,再一根根地,把麦秆最上端第一节处折断。折麦秆是个简单的活计,却耗时间,得慢慢来。然后分成粗、中、细三种类型,用草绳各捆成大捆,置于干燥处存放,以备农闲时间制作草编使用。那时候,村里还没有电视,更谈不上网络,也很少有人出去打工。

  这几年,家乡人有了属于自己的经济作物,地膜豆角、地膜菜瓜、地膜苞谷、地膜洋芋。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幸福,村里年轻人都用上了电脑,很少有人制作草编了。

  如今,草编已被列入当地非遗名录。于我而言,草编已成为最难忘的乡村记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