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

时序百年心

 2021/07/06/ 09:1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小华

【远航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

时序百年心

  张小华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波澜壮阔。百年党史,70后的我从书本上学习到前大半部分,从人生中阅历了后小半部分。

  1973年,我出生在上岔,靖远县若笠乡一个偏僻的山村。若笠是我的人生原点,我的童年、小学、初中都在这里度过。就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留下怀旧的记忆。

  1978年,我“背着书包上学堂”,成了一个“小小读书郎”。乡村小学校里,两位老师和30多名学生分享了两间教室:一二三年级占一间教室,四五年级占另一间教室——教育学中曾把这种教育模式称为“复式班”。当春风又一次吹绿大地的时候,“包产到户”成为田间地头的高频词,人们的笑容明朗了,人们的脚步加快了,家乡的一切显示出勃勃生机。1981年我上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首诗歌让我浮想联翩,心驰神往:“我们的学校在小山脚下,四周的树苗清秀挺拔;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窗外盛开着朵朵鲜花……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有响亮的回答:‘向四个现代化进军,我们就从这里出发!’啊,我们的学校,正培育着新长征的千军万马;向四个现代化进军,我们就从这里出发!”那背诵得滚瓜烂熟的课文,连同《小学生守则》中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起,化作潺潺流淌的理想,浸润着少年的心田。那时候,“党中央”是一个既高远又亲近的概念,时而远在“北京天安门”,时而近在教室的宣传画上。

  中学阶段,对党史的学习局限在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并不完整。1989年,我考入兰州师专政史系。三年间,我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古今中外历史。其中,中共党史是排进课表的必修课程,党课讲座、党校学习也是普及各个学系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学校组织了庆祝建党70周年系列活动,我的征文《七月礼赞》获奖并刊登在《师专青年》上。至今,我还收藏着那本铅字排版、油墨印刷的小册子。

  师专毕业后,我分配到靖远一中,成为一名历史教师。红色党史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常考常新的热点。我将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内容编成歌诀,帮助学生记忆,收到良好效果。教学之余,我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成为其中唯一的长笛手。乐队不但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承担奏国歌的任务,每逢重大节庆还会上街演奏。2001年“七一”是建党80周年,我们的乐队从学校出发,经由当时最繁华的南大街,到县城的地标建筑钟鼓楼,再从四道南巷返回学校,基本上绕县城一周。天气已经很热了,汗水湿透了我们的白色礼服礼帽。乐队犹如一道流动的风景,一路演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运动员进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走进新时代》等乐曲,在所到之处赢得艳羡的目光和赞叹。尤其是为党的十五大献礼之作《走进新时代》,我们严格分声部吹奏,因而更为表情达意。随着优美的乐曲旋律,一句句歌词如叙事诗般在脑海萦绕:“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干旱缺水的若笠塬旧貌换新颜。先是乡村公路全部得以拓宽硬化,接着党和政府免除农业税的政策惠及乡亲,后来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代替了祖祖辈辈饮用的窖水。塬上人的喜悦洋溢在脸上。若笠乡的居民易地搬迁,被安置在慈济大爱村、碾子湾坪、坝吴等地的新农村、居民小区里。我多次在报纸上看到上岔低保户王致忠接受采访,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由衷的感恩。随着退耕还林的开展,我的故乡若笠塬也穿上了绿装,生动地证实和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有40多年教龄、30多年党龄的父亲观看《建党伟业》后,对比今昔,感慨良多。恰好是这一年,父亲和我同时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侄女考上研究生并入了党。

  今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序百年心”“大计百年间”“百年光景百年心”“万事百年能自信”……许多诗句穿越时空纷至沓来,在我们心中激起诸多共鸣,让我们豪情满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