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博之美物

指间的艺术品

 2021/05/14/ 11:3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朝军

【非遗撷英】

指间的艺术品

  张朝军

  翩翩起舞的仙女、慈眉善目的寿星、惟妙惟肖的八仙……五颜六色的面团经过一双巧手捏、搓、揉,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花鸟。这些面塑出自一位普通农民之手,他便是临泽县鸭暖镇华强八社村民陈会平。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调成不同色彩的糯米面为主料,以捏、搓、揉、挤、塑、刻、压、切、削、捻等手法,配合细铁丝、小木棍、小剪刀、尖头平尾竹签、缝衣线等简单工具,塑造出形神俱备的面塑艺术品。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等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2017年,“临泽面塑”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会平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面塑艺术品手工制作,现为中级面塑艺术师。说起他与面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1988年,陈会平遇到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面塑老艺人,被面塑作品所吸引,决定拜师学艺。

  “当时,老师傅认为我在跟他开玩笑。后来师傅说,给你一个月时间,要是能学会就学,学不会就说明你入不了这个门。经过一个月的实践,通过刻苦钻研,师傅说我可以出师了。刚开始面塑创作的那段时间,还是感觉很难,我便一边努力干农活,一边利用农闲时节,不断钻研自己的面塑技艺,30年来没有间断过,忙的时候就回来把田种上,农闲时间就出门,冬天基本上就长期在外摆摊设点,希望把这个技艺学好,长期坚持下去。”陈会平说。

  陈会平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探索融入现代元素,面塑原料加好颜色,作品完成后不需要再上色,这样的成品不变形不褪色。为使面塑造型富有动态美、更加活灵活现,在面塑制作过程中,陈会平增加了自己独有的技法,比如面塑内部采用了铁丝并进行塑胶处理,既增添了作品的光泽度又提高了抗摔性,延长了面塑的保存期限。

  对于面塑,陈会平始终心怀梦想。“很多人喜欢面塑,我一定要把它坚持做下去。”陈会平平时买书学、上网学,不断学习、摸索、提高,面塑技艺日益精湛,创作范围已经拓展到花卉、鸟兽、人物等70多个品种。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