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百花

岁月中的徐家桥

 2021/05/06/ 10:0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邸士智

岁月中的徐家桥

  邸士智

  我们队里有一座桥,大家叫它徐家桥,因为离队里徐奶家近。

  桥横跨在一条大沙沟上。沙沟南面是五队,北面是六队,就是我们队。桥刚开始不是桥,是一截木槽,用几根白杨椽子撑着,颤颤巍巍的,人走在上面,木槽“咯吱”“咯吱”地响。沙沟南面有我们的地,北面有五队的地,我们浇南面的地,五队浇北面的地,水就流过木槽。

  尽管是水槽,有的人图方便,不愿意翻沟,就从水槽上踩着两边槽沿像耍杂技一样地走。刚开始是一些男人,再下来是娃娃们,后来女人们也走。有的人走得很成功,轻轻的,像蝴蝶一样;有的人走几步害怕了,就退回去;有的人不小心跌了下去,下面是沙,也摔不坏。有一次,菊香儿扛着锨走,不知咋的走空了,锨先着地,然后是人,菊香儿的脸紧挨着锨头,再差一点点,脸就破相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照样走。

  后来,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生产队自己搞水泥预制,像井圈子、闸板,盖房子用的棚板,猪场养猪用的猪食槽,质量非常好。有了这些,社员们觉得木槽也应当换一个,于是,千年木槽退下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水泥槽横上去。水泥槽槽沿宽厚,人走起来越稳当了。但是,水泥槽毕竟不是桥,还是有人摔下来,轻微的摔一顿,严重的崴了脚拐了腿。何时搭上一座桥,既能浇水,又能走人?

  包产到户以后,五队的人时常到北面拾掇地,我们六队的人也到南边收拾庄稼,水槽的功用一下子提升起来。但是,走在水槽上的人只能单独通过,拉个架子车,牵个牲口,就不行了。有的人从沙沟里过,沙沟坡度大,架子车拉不上去,牲口挣得“呼哧”“呼哧”出粗气。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师范学校毕业的那年,两队联手,对石槽进行了一次改装,在石槽的两边铺上木板,石槽变成了木桥。木桥本来可以架到别处的,据说五队六队的社员们进行了多方实地考察论证,最后还是认为石槽的位置是最合理的。看来先辈们的选择是对的。

  改成木桥,人方便多了,上个地,浇个水,拉车粪,铲个草什么的,都能平来平去,社员们大有为木桥的架设有开天辟地的壮举而骄傲而自豪的感觉,有事没事,总要在木桥上站一站,走一走。当然,木桥也不是没有缺点。一次,老姜爸和他的娃娃吆着驴车拉粪,娃娃坐在车厢的粪堆上面,老姜爸跨在车辕上,爷父两个说说笑笑。车走上木桥,一个轱辘滑进石槽,失去平衡,车子连人带驴翻了下去。娃娃压在车底下,老姜爸被甩出老远。结果,娃娃的一条胳膊压坏了,车辕撬折了温顺听话的灰草驴的一条腿,架子车一面的车厢齐刷刷地碰断。

  老姜爸的遭遇使社员们认识到,木桥并没有多么好,木桥上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小木桥使用了四五年后就不行了,桥板破损,出现几处大洞,有时人不注意会一脚踏下去,牲口上桥时人得格外小心地牵着,不然也会一条腿擩下去。桥下面的木椽换了一茬又一茬,后来干脆换成粗一点的柱子,农忙季节隔几天就得修一回桥。木桥该淘汰了。

  1999年,两队社员再一次动手,预制桥板,预制闸墩,木桥变成水泥桥。水泥桥伟岸、霸气,人走在上面稳稳当当的,吆着驴车走,还可以高声放唱小调子,但还是有事情发生。一个夏天的傍晚,天气晴晴的,徐奶走过小桥,走到自己的地里。摘了几个茄子辣子,铲了一把芹菜往回走。就在这时,起了黑风。就在这一次,徐奶掉到桥下的沙沟里。从此,徐奶再也不敢上桥了。徐奶说,如果有灯,她就能走过桥。是的,有了灯,即使再黑也能看清。

  前年开始,县里打造平安村庄,给我们两个队修桥铺沟。建起又粗又大的桥墩,桥梁用钢筋混凝土浇筑,铺上钢铁桥面,两边加上栏杆。沙沟上面搭了盖板,形成暗渠。这样一来,沙沟两边的人家可以自由往来。修桥的时候,人们自发帮忙,挖几锨沙子,抬两袋水泥,女人们还拿出果子,端来馍馍。施工队非常卖力,每天干到很晚才收工。徐奶更是闲不住,一天要烧几壸茶。沟两旁的电杆上安了灯,每到晚上,灯就亮了,暗渠上亮堂堂的。这么美好的夜晚干些什么呢?女人们跳起广场舞,男人们围成一圈看热闹,看着看着就“哈哈哈”地笑起来。

  桥修好后,徐奶一闲下来就到桥上走一走,坐一坐,徐奶不会说“安全”这个词,只是说:“这就好了,这就好了!”前些日子,我碰到徐奶,她在桥上坐着,我说:“徐奶,身体还好吧!”她说好。还没等我再说话,徐奶就说:“我都快入土了,想不到还能看到这么好的东西。娃娃们在上面玩,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我笑着说:“徐奶,您的身体好得很,等你活过一百岁,好的东西还更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