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民俗

农民艺术家的微缩古建筑

 2021/02/04/ 09:3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金雷泉

【文化记忆】

农民艺术家的微缩古建筑

微缩木雕《兰州握桥》

  金雷泉

  风景优美的兴隆山脚下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坐南朝北,迎门正对的南房大厅里,摆放着一件件古建筑模型,十分考究。有北京天坛“祈年殿”、武汉“黄鹤楼”、陇西“威远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和武威文庙“尊经阁”等,让人目不暇接。闻木香,听讲解,好像穿越到那一座座古建筑的历史现场。两个展厅作品满满,大大小小多达八九十件,各有特色,让人感觉好像来到了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这些作品都是微缩古建筑大师丁武明亲手制作的艺术珍品。

  细看这些微缩景观,工艺精湛、精巧至极。间架、出廊、屋顶都与原建筑形同无异,就连斗拱等细节也分毫不差。这些作品继承了古代建筑独特、严谨的布局结构和优雅和谐的文化内涵,具有科研及艺术价值。

  丁武明的作品以古建为蓝本,以核桃木、梨花木、紫檀木、红酸枝、椴木、榉木、楠木为原材料,经过绘图、选择材质、确定工具、加工零部件、组装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制作时全部采用斗拱支架,卯榫连接的传统建筑工艺技巧,因此制作模型的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一件小品,要花费二三十天,大件作品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

  改革开放之初,丁武明靠着木匠手艺,带着亲朋好友出外揽工干活,成了当地的包工头。他从小喜欢干木活当木匠,长大后被中国古代木建筑的精美折服,对中国古建筑痴爱非常。

  2000年后,他把刚装修一新的客厅变成木工房,摆放上木工架子,崭新的地板砖上到处是工具、木条和锯末、刨花。一件惟妙惟肖、缩小版的木制嘉峪关城楼,被放在木架之上。此后,他带着徒弟,到天下第一关,到名楼黄鹤楼,到首都天安门、天坛、地坛,一步步丈量,一遍遍描绘图画。每一件模型,都是他专程到建筑所在地实地丈量尺寸后进行制作的。

  他的微缩古建筑事业不断扩大,制作间从家中客厅搬去了专门的场地。他专门购买了一辆依维柯车,拉着作品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展览。凭着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和对木制技艺的追求,丁武明的微缩古建筑作品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也获得许多大奖。

  2013年11月,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他的作品“微缩古建筑·黄鹤楼”获得2013“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4年10月,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作品“微缩古建筑·滕王阁” 蝉联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兴隆山握桥》《滕王阁》《上海龙华塔》等6件作品,连续四届获得甘肃工艺美术“百花奖”制作技艺一等奖。他也拥有了众多头衔: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兰州市农民艺术家等。

  对自己的事业,他踌躇满志,他要建木制古建筑微缩博览园,要将中华大地上的有名古建筑一一入列;今后还要走出国门,将世界知名建筑也要纳入园中。

  正当事业顺风顺水之时,丁武明得了不治之症,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的儿子丁沙金,一个纯朴腼腆的小伙子,扛起了父亲留下的这副重担,坚持走下去。他和师兄弟们一起努力,在保留古建筑精髓“榫卯结构”的同时,采用先进设备、自己制造专业工具,提高了古建筑模型制作效率,推出了小型化木制握桥,同时开发了“斗拱积木”“创意笔架”等文创产品。

  西汉时期的“明堂”模型、“至公堂”半剖模型、“西道堂”遗址复原模型、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模型、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模型、陇南“古民居”等,不一而足。飞檐翘角,木色飘香,精致灵巧但不失宏伟壮观之气象。

  “微缩古建筑北京天坛祈年殿”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丹凤门”“未央宫前殿”等七件作品被西安汉城湖景区大风阁博物馆收藏展览。在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上,他们的作品更是受到好家的围观点赞。(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