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陇史

【老王说陇史】清代甘肃名将潘育龙:千里奔袭昭莫多伏击噶尔丹

 2021/01/28/ 21:2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王文元

清代甘肃名将潘育龙:千里奔袭昭莫多伏击噶尔丹

潘育龙画像

  清代甘肃名将辈出,前有河西四将军,后有潘育龙、朱贵等人。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潘育龙被人们渐渐遗忘,但是他的战功却不容忘记,他曾率领甘军将士长途奔袭昭莫多,成功伏击噶尔丹,为维护国家统一立下卓著功勋,还受到康熙皇帝的亲自慰问。

  发现潘育龙画像

  数月前,收到一位朋友传来的几张图片,这是朋友收藏的一幅清代古画的照片。

  这幅画像尺幅比较大,高190厘米,宽75厘米。看图片画像是一位老人,长须飘飘,手拿书卷,坐在圈椅上,左侧是一方桌,桌上有花瓶等古玩,瓶内插花翎。画上方有横额,写:“德容常昭”,有上下款,上款写:“大清康熙四十六年遗爱”,下款写:“光绪二十一年孟秋重新”。

  从画面内容来说,所画的老者,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去世的,后在光绪年间重新进行了装裱。这应该是某家族祖先画像,或供奉在其祠堂内的祖先图。有人认为,画像上所画人物,应该是清康熙年间甘肃名将潘育龙。

  潘育龙,靖远卫人,官至提督,镇绥将军。生于明末,以小兵起家,康熙三年,随军在湖北征讨李来亨时立下大功升为把总。康熙十三年(1674年),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反清,潘育龙参与了一系列的平叛战斗,从甘肃平凉一直打到云南曲靖。康熙二十七年,升任肃州副将,为清初甘肃名将,葬在靖远城外高坪之中,至今留有一通石牌坊,一堆黄土。这就是一代名将的最后归宿之地。

  长途伏击噶尔丹

  潘育龙最为精彩的战斗,就是长途奔袭昭莫多,成功伏击噶尔丹。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时,陕甘子弟组成的精锐为西路,由费扬古、孙思克二人率领,任务是截断噶尔丹后路。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陕甘子弟组成的西路军精锐,从宁夏等地北上,远征昭莫多。由于是千里大迂回,行至半道,万余人的大军,人员和马匹已经损伤三分之一。孙思克等商议后,再次选拔精锐,组成6000人的先锋,继续北进。虽然先锋队的数量不足全军的一半了,他们依旧长途奔袭昭莫多,同溃退的噶尔丹部狭路相逢,一场苦战,清军获得大胜。此战中,潘育龙右面颊受伤,耳朵被贯穿。

  从此,噶尔丹势孤力穷,历时近10年的叛乱终于得以平定,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年八月,清军回师后,潘育龙奉诏进京面圣,康熙帝亲自探视他的伤势,并命御医给他诊治,赏赐给他锦衣一袭,调任天津镇总兵。

  潘育龙墓地有一个石牌坊,柱子上有一副楹联:“千里山川须在目,一军甘苦务同心。”高度赞颂了潘育龙的军事指挥才能。据说,潘育龙的后人多迁到了北京天津等地。

  从这幅画上,老者画像面颊上,有一个淡淡白点,似是伤后所留。不知是当年画师的失误,还是老者面颊上有伤,好了之后,留下淡淡的伤疤。

  如果不是画师失误,那么这个伤疤和史书中潘育龙受伤的情形一致。同时,老者身着锦衣。伤疤和锦衣,这两个重要细节和史书记载一致,据此判断,画中人物应该就是一代名将潘育龙。

  撰文/王文元   图/资料图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