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摄影

漳县农民杨焕成:茶罐窑上雕塑人生

 2021/01/27/ 11:2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马天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马天云 摄影报道

  烟熏火燎中煮沸的一杯酽茶,承载着一辈又一辈人五味杂陈的记忆,一盅接着一盅的浓烈茶水,不知缓解了多少人的愁苦与疲乏。罐罐茶是一个农家的温度,是一个村庄的生机,是镶嵌在一个地域的时代印记。

  漳县金钟镇是手工制作砂制茶罐的原产地之一。在金钟镇,家家户户都有一筐当地人手工制作的砂制茶罐,罐罐茶在这里是一个家庭人际交往和人脉关系的载体。到了农闲时节,家里来多少位亲朋,主人就会拿出多少个茶罐煨茶,根据各自口味轻重施放茶叶和糖块。

IMG_2490.jpg

  金钟镇大石门村窑沟社砂制茶罐的手艺人杨焕成祖上是铸造铁器的工匠,小到耕地用的犁铧,大到巨钟,他家都能生产出来,工艺在当地堪称一流。

  砂制茶罐最初只是他们家铸造铁器时的一个附带品。杨焕成打小心灵手巧,初中毕业后,在家族铸造手艺的熏陶下,他很快熟练掌握了各种铁器的铸造技法。后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铸造这个行业经营惨淡,于是杨焕成专心制作砂制茶罐,当时,卖茶罐的收入可以支撑起家里的一应开支。经他手工制作的茶罐,罐身娇俏,壁厚均匀,每次拿到集市上都会抢购一空。

  有一次在三岔镇的集市上,杨焕成与一个外地人同时出售茶罐,他的一筐茶罐很快就销售一空,而那个人的茶罐卖出去没有几个。原因很简单,农村人习惯用砂制茶罐熬茶,而那个人出售的是陶质茶罐。虽说砂罐的归属为陶类,但是砂罐煮出来的茶水味道更为清香醇正。

IMG_2498.jpg
IMG_2496 (8).jpg

  据杨焕成介绍,制作茶罐的原料是从兰州阿干镇拉过来的,这种砂土叫做干泥,还有两种分别叫绵泥和硬泥。干泥的性能最适合制作茶罐、药罐、砂锅等,这些物件杨焕成已制作过不少。说话间,他已将一块铁青色的泥巴握在手上,用双手研磨成一个泥球后,平置在左手心,用右手拍打出一块圆饼形状。然后将泥饼扣在模具顶端,用手一捏,泥饼就均匀地裹在模具圆头的一端。这时,一只手握住模具的锥体端缓缓转动,另一只手拿着铁尺在泥饼上轻轻拍打,拍打过的地方顿时变得光亮起来。待到茶罐的周身拍打均匀后,再将模具持平,用铁尺锐利的一面压在罐口转动模具,切除罐口多余的泥巴,一只茶罐的雏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IMG_8721.jpg

  刚刚制作的茶罐通身软软的,须小心轻放。待晾上一阵子,才能安放把手。把手是一根半拃长的泥条,头大尾小。安放的时候两头蘸上清水,大头朝上小头在下,用手将泥条弯曲成一个弧度,粘贴在罐嘴的背面,用铁尺的尖端在粘合处刮抹平整,就这样,一个砂制茶罐的半成品就算完工了。待这些半成品生产到一定的数量,通身晾干后才能进窑烧制,以免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变形。杨焕成告诉笔者,通常一窑可以烧制100个左右的茶罐。

IMG_8805.jpg

  烧制茶罐的土窑就建在杨焕成家中院子中间,土窑呈长方形,跟办公桌一般大小,从上往下开了一条长方形的凹槽,茶罐就摆放在这个凹槽中进行烧制。土窑的建造结构类似于农村的灶台,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土窑没有灶火门,只在一侧的下部留了一个拳头大的进风口,一只巨大的风箱让窑底的火焰直往上蹿。土窑的底部安放了炉衬,上面又摆了一层炉渣,烧窑用的木炭就在炉渣上点燃。

IMG_8817.jpg

  一切准备就绪后,杨焕成从屋里端出茶罐放在窑口的平台上,将茶罐一个一个整齐地装进窑中。窑装满了,他又端来一簸箕碎木炭,均匀地撒在茶罐上面,直至碎木炭覆盖了所有茶罐。他坐在窑口旁,不紧不慢地拉起了风箱,烧窑的火候只有真把式才能掌控。约莫过了半个钟头,窑中红彤彤的木炭火焰跳跃着,伴随着木炭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杨焕成起身收起风箱,用一根细长的铁棍拨开炭火,火红的砂制茶罐一个个露了出来。他用细长铁棍的弯头勾住茶罐的把手,把它们一个一个从窑中挑出来放在地上,看上去更像是刚刚出土的文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