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博之美物

【博物馆】苣它可不是柴火捆,而是传递军情的火炬

 2021/01/25/ 09:3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苣它可不是柴火捆,而是传递军情的火炬

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苣

敦煌博物馆内的西汉大苣

酒泉瓜州县破城子汉代遗址

  初见苣这个物件,怎么看都不像是可以放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难道这不是个柴火捆吗——干透了的芦苇秆一层层地扎成,然后用草编的绳索捆绑上几道,捆结实了。放在三四十年前,边民们若在残垣断壁处看到这种“草捆儿”,保不准就捡回家塞进灶膛里烧火做饭了,断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它竟然是价值万千的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只苣,是在酒泉瓜州县的破城子汉代遗址出土的,长82厘米。在敦煌、居延等地的汉代障燧遗址中,这类长短不一的苣也时有发现。现在,很肯定的是,苣,形貌虽陋,在古代却是保家卫国的警示器。

  白日烽夜晚燧,苣火高悬战事起

  “烽火”这个词,同学们都知道,代表战争。杜甫的《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大家耳熟能详。那么,烽火为什么代表战争呢?古代在边境建造烽火台,台上通常准备着一捆捆干柴干草,这就是“苣”,一旦发现敌情立马点燃柴草报警。燔苣报警是古代边防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燃起就表示国家有战事出现了。

  燔苣报警只是烽火的一种手段,古代报警信号大约有六种,苣只是其中一种。其他还有:烽、表、烟、积薪和鼓。这几种手段,各有各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简单地说,烽、表、烟是白天使用的信号。白天天明看得见,边境戍卫的军士们便“举烽”“举表”“举烟”报警。所谓“烽”,就是将柴草装填在兜笼之中,悬挂在高高的吊杆顶端,平时没情况时就低垂着,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点燃,然后把生烟的兜笼高高悬起,以烟来报警;“表”是布做的,表这种警示方式近代其实也用,相当于警示旗吧,古代的表用红白相间的布制成,十分醒目,白昼悬挂起来示警;白天除了举“烽”生烟示警外,烟还可以通过点燃柴草堆产生,燃起一大堆柴草生的滚滚浓烟可就非小小的“兜笼”中的“烽”烟可比了,只在烽火台上点燃即可,用不着举高。举烟的最好材料不是柴草,而是狼粪牛粪,狼粪最好。点燃狼粪产生的烟叫“狼烟”,所谓“狼烟滚滚”,狼烟与其他烟不同,说来也怪,其他烟很容易就被风吹散了,而狼烟却直耸入云,风吹不斜。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的“孤烟”指的就是狼烟。

  白天用烟用旗子可以报警,夜晚看不见了,就要用熊熊烈火来报警了。我们的主角“苣”就要委以重任了。“苣”的使用方法与“烽”相似,夜间遇有敌情,烽火台上的兵士就把扎成一把把的苣点燃,用辘轳升到三五丈的高杆上。夜间不用吊高的报警方式就是积薪,即堆成一堆的柴草,也叫“燧”,点燃后有烟有火,其实这与白天报警的柴火“烟”没区别,只是因为耗用的柴草太多了,所以多用在夜晚。至于以鼓报警,大家都能明白,用鼓声提示敌情。在古代,击鼓不仅仅是报警,更是进攻的信号。

  万里长城烽火台,攻守兼备的“雷达站”

  无论燔苣燃烟,还是烽燧示警,再盛大的烟火传递信息的范围总是有限的。于是,古人想出了薪火相传的办法,一站接着一站次第传递消息。这就需要了解建在古代边陲用于瞭望报警的军事设施——烽火台。

  说起烽火台,同学们想必不会陌生,万里长城上隔一段一个的城垛子不就是嘛。对,明长城上的烽火台是现存最完整的最直观的烽火台样板。当然,长城上的烽火台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示警设施,它还兼有守备进攻多种功用。在明朝之前,烽火台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那么,古代烽火台是如何起到传递军情的作用呢?

  古代烽火台建在边境线上,或五里,或十里就建一座,距离长短不一,根据地形,以两台墩之间形影互相看得见为标准。为了开阔视野,烽火台都选择“高山四望险绝处置,无山亦于平地高回处置”。每座烽火台派有数名士卒专司管理。一旦某个烽火台发现敌情,就立即以烽火向邻台报警,这样烽烽相传,一座接一座地用烽火为信号,一直传递到边郡守军,根据烽火所表示的敌情,立即派兵抵抗。

  古代烽火报警方法,历代都有不同的规定,制度非常严密,不同信号的发出,都要根据敌情的具体情况,如时间、人数、方位、距离等。汉武帝时,大将卫青、霍去病率领数十万大军分兵出击匈奴,就是用烽火台来传递进攻信号的,仅一个昼夜,进攻信号从河西(今甘肃)传到了辽东(今辽宁),全线几乎同时出击。

  自打有了国家,就有了预警外来敌人侵略进攻的军事设施——烽火台。烽火台至少在西周时就有了,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是周幽王燃烽火做游戏来博美人褒姒一笑,结果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点燃烽火意味着战事,战争,是国家大事,岂可拿来玩笑!烽火台薪火相传2000多年,直传到明清才渐渐消亡。但烽火或与烽火类似的传递消息方式便是在现代文明中也偶有使用。譬如,抗战时期抗日游击队在山头使用的“消息树”,再如,孤岛等待直升机救援时燃起的火堆……这些究其实与烽火一般无二。

  烽火这种古老的预警方式已然成为遥远的传说,如今,军事预警的重任早就交给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雷达了,古代的烽火台被现代的雷达站所代替。雷达站也就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烽火台”。雷达站与烽火台,形式规模与科技含量虽然天差地别,但其作用却一般无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