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民俗

【陇南非遗】惟妙惟肖的礼县剪纸,让人爱不释手

 2021/01/21/ 23:32 来源:每日甘肃网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喜庆。

  在陇南礼县,剪纸曾经作为女性的必修技巧,是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甚至还成为被人们用来品评新娘子手巧与否的标准。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艺术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1500百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如:“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形态。礼县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创造了条件。随着宋代民间剪纸运用范围的逐渐扩大,明、清时期,礼县剪纸手工艺术趋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礼县民间剪纸非常丰富,从画面内容来看,有流传久远的历史事件,也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有妇孺皆知的戏曲人物,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有理想中的灿烂世界,也有现实生活的写照;有花草果蔬、鱼虫鸟兽,也有山水林木、房舍器具,可谓包罗万象。这些礼县民间剪纸常用的题材,多数不仅是体现事物或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且是通过特定形象及其形象间的组合,蕴育更深刻的内涵。如较为普遍的鱼、莲配偶型纹样,鱼戏莲、莲生子等,其表现目的并非自然界花鸟草虫写照,而是体现和歌颂了人类生命繁衍的重大主题。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在构图上,礼县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地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剪纸,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的载体,在造型上总是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它善于将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进行组合,通过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进而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诸如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而在礼县民间,更多的是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

  “90后”的王给,是礼县剪纸技艺的传承人,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他为“给娃”。王给是位炽热的艺术追求者,又是一个充满激情、富有爱心的优秀年轻人,他用一张纸、一把剪刀演绎着自己的艺术人生。目前,王给在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里糅合了创新性的现代时尚元素,受到大众的喜欢。比如说优美的景色、人物肖像,甚至结婚照都可以把古老的元素加入其中,配以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既简单大方,又有特色新意。

  (礼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