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百花】高处的瓦

 2020/08/18/ 09: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吕敏讷

高处的瓦

  吕敏讷

  我们的目光像被挤压很久的弹簧,从内部释放出大量积蓄起来的动能,开始无限延展,向遥远的天边飞驰过去。所谓天边,就是远处山把云挡住的地方。山能把云挡住,也把人的目光挡住。

  而在几分钟前,我们还猫着腰,比赛似的,手脚并用,抓着坡上的茅草往上爬。此刻,眼前顿时开阔起来,山下的一切变小了,视线范围内所有的云和树,所有的庄稼苗都成了受我们检阅的兵。不过,在那个叫做天边的地方,我们的目光被山挡住了,到达不了更远的远方,沉默数秒之后,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那座与云连接着的山的背后,也许就是大城市,那里有高大的楼房,有汽车……

  我们的目光被天边挡回来了之后,便重新回到脚下的村庄。我们俯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寸草不生的圆滚滚的土建筑蹲卧在视线里。村头这座最宏伟的建筑,我们叫它瓦窑。平常,只有瓦场里停止做工一片冷清的时候,我们才能像蚂蚁一样在靠近瓦窑的细砂土里,仰面朝天地想象瓦窑的身高和它大肚子的容量,猜不透大肚子能装多少瓦,还有瓦窑顶上的大洞,得用多少土才能封住口,一旦瓦场正常做工,开窑装窑封窑的时候,一律不准闲杂人等靠近,我们也被大人驱逐得老远而不能近身。为了观察那个神秘的大炉子,爬上山顶,是我们最后的万般无奈之举。

  现在,瓦窑在我们的鸟瞰之下,像一个巨型的蒸笼,圆形的笼盖上不断地冒出白气,蒸笼里满满装着的,不是用来填饱肚子的馒头包子,而是用来给头顶遮风挡雨的瓦片。负责把装进肚腹里的泥瓦坯子烧硬,而不蒸软,是这巨型蒸笼的独特功用。瓦窑里的瓦片也与每家每户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瓦,在村庄的上空,手挽手,肩并肩,兢兢业业,恪守终生的誓言。瓦遮盖着村庄的生老病死,也隐藏着村庄的喜怒哀愁。上有片瓦,家就有了一些可能。

  装窑,用泥瓦坯子把窑装满。瓦窑像一只体型庞大腰腹滚圆的巨兽,它头顶长着一张圆形大嘴,用来呼吸,腹部还有一个拱门式的大嘴把一摞摞土黄色的泥瓦坯子吃进去。人群如蝼蚁,男男女女来来回回排着长队,在拱形的大嘴里出出进进,木架子贴在背上,顺着脊背摞起两行泥瓦坯子,泥瓦坯在晒场里晒干了,光滑坚硬,沉甸甸,压在人们的脊梁上。瓦坯被送进这只巨兽的肚腹,它敞开嘴巴大吃三天,泥瓦坯排起了队,以螺旋上升的姿势整齐码放。窑装满了,用土封住窑顶,夯实,窑顶虽然封住了,但是窑还能呼吸,它的气从沙土缝里钻出来,因为猛火烧灼,从窑顶大口呼出粗壮的白气,漫过树梢,漫过田野和庄稼,最后消失在苍穹中。窑身下面,一人高的窑灶里,烧窑的师傅要让火连续烧三天三夜,三天三夜不能合眼,不能离开窑一步。烧窑师傅的眼睛和窑灶里的火光一样血红血红,它掌握着瓦窑的生命,要烧熟,还要掌握瓦的成色。夹生的窑,就是作孽,夹生窑的瓦,红不红青不青,不坚固不结实,连垫地基都不合格,全部变成废料,瓦场里几十人几十天的劳动就白费了。盖新房子的人,等着新烧出的瓦,盖在泥土的屋顶上。屋顶撒上瓦,像给房子穿了一件古朴的新衣。

  烧窑三天,瓦窑成了一个熟透了的洋芋。瓦窑周身的热量从土质的躯体上散发出来。浑浊的河水沿着窑顶边沿灌进厚土层,冰凉的水一经触到土,便煮起气泡,水温急剧上升,窑顶又成了一口沸腾的锅,水沿着锅边均匀渗透到瓦窑里的每一片瓦上,注入瓦的体内,经过烈火煅烧之后,每一片热血沸腾的瓦,再一次经历水的洗礼,让水与火的性格住进同一块瓦片,在水与火相遇的瞬间,被火煅烧成红褐色的瓦,又变成了青蓝之躯,外貌青蓝色的瓦,质地更加坚硬,颜色更加古朴美观。民间的烧窑师以自己独特的经验给瓦独特的颜色。在许多寺庙遗址的屋顶上,数百年前的青瓦依然没有朽烂,还能承载风雨。它们历经自然界的种种灾难和磨砺,依然以瓦的姿态站立。

  瓦窑能让世界上最柔弱的泥土变成坚硬之躯。

  瓦窑顶被揭开之后,人们小心翼翼,神色虔诚地刨开覆盖在瓦上面的虚土,直到那些瓦的骨架渐渐露出土层,青蓝色的瓦带着温热的土腥味扑过来,让嗓子眼蒙上一层灰尘,闭住了人的呼吸。此时,当那些粗壮的手指骨节触碰瓦,黑色的汗珠顺着褐色的脸淌下来,人们大声咳嗽并大声欢呼起来:开——窑——

  窑门口,灼热的气流从里面不断喷出来,携带着灰尘,铺在人脸上。人群背着背架,排成长长的队伍,在铺满细密绵沙土的瓦场里来回奔走。把瓦窑里的青瓦转运到瓦场上,瓦片在地上一圈一圈排列起来,平整的场地上,青瓦排着队,划出一圈螺旋上升的轨迹,瓦片像蜗牛壳一样向上攀爬,每一层都站在前一层的肩上,每高出一层,圆圈的直径逐渐变小,直到那蜗牛攀爬成一个尖顶。所有的瓦片都站在瓦片的肩部,这是垒砌出来的最美几何图形。瓦片等待,下一次,它们还会以另一种几何图形排列到新盖的屋顶上,它们在以泥为背景,一片瓦站在另一片瓦的肩上,手拉手肩并肩,素面朝天,迎接风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