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博览

嗨嗨拔河兮(报告文学)——甘肃省临潭县扶贫纪事

 2020/04/28/ 14:3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高 凯

  一切为了孩子

  县扶贫办全志杰办的一件小事简直暖透了我的心。

  那天在术布乡采访,从龚永平家里出来,我们准备在镇子上一个小饭馆吃饭。但点菜的时候,我发现不见平时负责点菜的小全,一问,有人说小全到打印部去了,让大家先吃不要等他。这样,我们就自己点了饭菜,然后等饭菜也等小全。但饭菜端上来后,还是不见小全,我们只好又边吃边等。直到我们快吃到一半的时候,饭菜都有些凉了,小全才急急忙忙地赶回来。我问他,啥事这么重要,为啥不能等吃完饭再去办呢?只见他把手里的一个塑料袋晃了一晃,高兴地说:“覆膜去了!”

  小全拿去覆膜的是一沓奖状。原来,我们在龚永平家里采访时,小全发现龚永平三个孩子贴在墙上的奖状都被烟火熏黑或者破损了,临走时就全部取下来拿去覆膜。我问多少个呀,他说一共18个,我又问花了多少钱,也许是人多的原因,他没有好意思说。后来,我悄悄问他,才知道他花了180元哩。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小全与龚永平根本不认识,他和我们一样,都是第一次到龚永平的家里。真是一个细心而又热心的年轻人,那些奖状当时贴满了两面墙,红红火火的鲜艳,吸引着我们一一驻足看过一遍,我们怎么没有发现被熏黑或破损了,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取下来拿去给孩子覆一下膜呢?

  绝对不是小题大做,我被一个年轻人感动了,被一个扶贫干部感动了,被临潭人已经觉醒的教育意识感动了,内心洋溢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温暖。一路上我都在想,那三个孩子回家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奖状都穿上了一身“新衣服”,该会是多么的高兴而又温暖呢!

  “当时,看见墙上三个孩子的奖状,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那些奖状,因为保护得不好,最后都损坏了,自己一直觉得很可惜呢。所以,当时就有了拿去给孩子们覆膜的想法,其他也没有多想。”事后小全如此说。对此,我当场表扬了小全一下,但他显得很不在意。

  全志杰无意间所做的这件事,就是真正的精神扶贫。他给18个奖状覆膜所花的180元钱,因为更见扶贫精神,可能都用在了刀刃上。他谦虚地说自己是无意所为,其实他的所为是自己潜意识里的东西。从细致入微的小全身上,我看到了临潭县扶贫人的精神境界。

  龚永平的三个孩子个个都是很优秀的。三个孩子都是女孩,老大叫宋宁宁,今年16岁,在临潭二中上初三;老二叫龚俊宁,今年14岁,和老大一样也在临潭二中上初二;老三叫龚俊楠,今年10岁,在术布乡中心小学上三年级。18个光彩的奖状,有老大的8个,有老二的7个,有老三的3个。奖状的内容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作文大赛和毛笔字大赛奖项等。其实,其中的老大宋宁宁,是龚永平的侄女,是他的哥哥托他领养的。所以他的三个孩子中有一个姓宋的。也就是说,宋姓才是龚永平的本姓。

  龚永平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三个孩子上学。如今,在合作社里,他最大的财富就是126只羊和124头牛。那天,面对着他的牛群和羊群,龚永平说,这些牛羊就是自己的银行,就是三个孩子的学费。自己没有上过学,但一定要让三个孩子读完大学。目前的龚永平是有资本的,而他的资本不仅仅是他的那些牛羊,还有三个孩子的18个奖状。

  一些临潭人说,供养孩子上学的人家可能是最贫困的家庭,这我完全相信,但我也认为,在临潭供养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是最坚强的人家。

  在冶力关岗沟村,一个突然坍塌的家被一个女人独自撑了起来。女人撑起一个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继续上学。这个名叫邢八英的女汉子,让人敬佩不已。对于一个上雨旁风的家里来说,邢八英甚至有一些伟大之处。

  邢八英的事情还得从9年前说起。那时候,邢八英和丈夫魏焕福凭借岗沟村山上的一块薄地,赡养着一个70岁的婆婆,供养着两个读小学的孩子,日子虽然清苦,却十分安稳圆满。唯一让夫妻不满足的是,所住的三间房屋已经很是破旧,夫妻俩整天梦想着换个新房子。但是,丈夫突然犯了糊涂,做了一件蠢事:秋收后的一个雨夜,喝了酒的丈夫与同村的两个年轻人偷了黄家山脚下水电站里用于炸洞口的炸药,打算倒卖后赚钱补贴家用。邢八英知道后,无异于五雷轰顶。冷静下来之后,她力劝丈夫去投案自首,结果丈夫被判了刑。一个人的过错,招来了一家人的灾难。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了,所有的负荷都压在了邢八英一个人身上。连续三个多月,邢八英愁得几乎夜夜睡不着觉。在人面前抬不起头的邢八英,白天不敢出门,又不得不出门,婆婆要养,两个孩子要上学,家里处处都离不开钱呀。过完春节,邢八英跟着哥哥嫂嫂出门打工了。她想,自己要好好活着,等丈夫魏焕福回来。出门之前,邢八英安顿好了婆婆,又安顿孩子,把所有的事项叮咛了一遍又一遍,什么照顾好奶奶啦,什么好好学习呀,什么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啦,不要和人打架啦,等等。她不识字,害怕孩子记不住,就一句一句看着孩子写下来,要求两个孩子经常看。从此,信心强的邢八英开始一个人在心中拔河。每逢雨天,不能干活的时候,她就跟着工友们认字写字,一方面她想给丈夫和两个孩子写信,另一方面她想把每天挣的工分记下来。这样,两三年下来,邢八英不但认识了不少字,还会写日记了。

  因为在监狱里表现好减了刑,丈夫魏焕福再有一年零九个月就要出狱了,他回家第一眼看见的将是一个他可能不认识的家:在他不在家的时候,妻子靠在内蒙古等地背水泥、砌墙、刷墙和轧钢筋打工挣来的钱,不仅养活了全家老小几口人,还盖起了三间新房子。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两个孩子,一个临潭一中毕业,一个临潭三中毕业,二人均已经开始创业。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其实,中国梦就是孩子的梦。脱贫攻坚给临潭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回首走过的16个乡镇,我发现临潭县源远流长的贫困史就是一个文盲史。在临潭的教育史里,家里条件差的人上不起学,条件好的也不一定乐意上学。前些年,许多急功近利的人都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一些人认为,孩子能抓住方向盘就行了,一些人觉得,孩子能认得几个字就可以了,所以许多孩子小学一毕业就不再上学,致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在临潭县的乡镇占了大多数。

  精准扶贫以来,临潭受益最大、变化最大的无疑是学校。走访中,我看到山山水水之中最美的房子是学校。大大小小的学校是临潭人的希望之所在,所以从学校变化看扶贫似乎是一个最佳途径。也可以说,学校是临潭扶贫的一个窗口。

  有一个孩子让我永远忘不了。到三岔乡中心小学采访时,我跟着青年教师吴永平去支教了。吴永平支教的对象是一个10岁的盲孩子,名叫李小军。我们进大门后,李小军就像一个小主人似的站在院子里等着,听我们进来,他面带微笑说了一声:“你好,你好。”这天,吴永平教的是一首歌,名叫《小螺号》。他教得很专业,热身、钢琴伴奏、练习、作品讲解和示范,一整套动作呢。吴永平教歌用的钢琴是县残联送的,即使有些键不出声也是孩子的一个伴儿。吴永平的课程结束之后,我与李小军聊了起来。

  “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想把我的眼睛看好。”

  “看好眼睛最想做什么?”

  “念书。”

  “念到什么程度?”

  “就是把那些书念完。”

  “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书吗?”

  “不知道。”

  李小军很机灵,回答得很流利。其实,不仅仅是机灵,李小军一点也不害怕,显得十分老练成熟,不像有的孩子,扭扭捏捏,吞吞吐吐的。也许,黑暗中的孩子胆儿大吧。黑暗中的孩子伸手不见五指,但黑暗中的孩子可能是顺风耳,能够听得很远。

  吴永平和李小军之间,就是在“拔河”,只不过一个在明处,一个在黑暗之中,而吴永平一心想把身陷深渊的李小军拔出来。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