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书画译论

江山如画 卧游悟道

 2019/12/04/ 15:53 来源:北京日报 王建南

(明)文征明 《木泾幽居图》

  清代山水画惯于寻古觅题

  明后期,松江地区成为全国绵纺织业中心,画坛活跃着顾正谊、孙克弘、董其昌、陈继儒、沈士充等画家。特别是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将文人画的重心从苏州移至上海地区。与此相对峙的“金陵画派”,以龚贤为首。他在54岁时创作的《千岩万壑图》卷,正是他的盛年之作。然而对于一位遗民画家,一种“老眼悔看家山去”的怅惘之情弥漫其间。在近10米的手卷中,画家以极为洁净的笔墨绘出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云蒸霞蔚的江南山水意象。全图分两部分,前部以山峰为主线;后部分则以江水为宗,一实一虚,呼应完整。最与众不同之处,是作者于山峦树丛之间隐蔽了一道道光带,若断若连,若生若灭,绵延不绝,形同潜跃在大自然中的灵性光辉。另一位蛰居在南京的清初画家陈卓,史上对他记载不多。其山水主要受南宋“马、夏”等院体画家影响,喜作青绿、设色山水,构图严谨,笔力坚实硬朗。代表作《长江万里图》所绘的长江下游沿岸景点,均与实景对应。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坛,以梅清为首的“新安派”与“四僧”之中的渐江与石涛的渊源最为深厚。梅清的《黄山图册》充分体现了唐代画家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主张。只有游历过黄山的人,才能体会到梅清册页中的构思乃脱于实景。“四僧”中年龄最长的髡残隐居南京牛首山幽栖寺,其画师法王蒙,画面布置繁复,多见干笔皴擦,淡墨渲染,呈现出苍浑茂密的幽深意境。与他交往密切的程正揆,初得董其昌指教,后自成一家。1642年,39岁的他创作《江山卧游图》卷,此后作品大都以此命名。此次展出两卷,画面皆怪石林立,峰回路转,多以秃笔绘成。

  与“在野”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创造灵感相比,在整个清代居于正统地位的山水画家们则习惯于从古代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创作思路。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从“元四家”的作品演化出极具程式化的构图与笔墨,成为历代帝王推崇的绘画模式。清代宫廷从未设立正规的画院,供奉内廷的画家没有专门的职称,主要是按皇帝的旨意办事,从选题、起草、正式落笔、题款皆要听命于皇帝,很难有自己发挥的余地,大部分创作十分工整,严谨而细腻,绝没有逸笔草草风格的作品。“四僧”的作品被严格排除在宫廷之外,鲜有收藏。此次有八大山人四屏山水亮相,实属罕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