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人物访谈

用中国人的方式讲"英雄故事" 专访《河山》兰州籍导演、主演王新军

 2019/12/03/ 15:30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李超

用中国人的方式讲一个“英雄故事”

本报专访历史战争剧《河山》兰州籍导演、主演王新军

《河山》剧照

王新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 图由《河山》剧组提供

  历史战争剧《河山》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这部电视剧收视口碑双丰收,作为从兰州走出去的演员,该剧导演、主演王新军让家乡的父老感到骄傲和自豪。近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真诚分享了他打造这部作品的心路历程,以及心中以影视佳作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报家乡的殷切愿望。

  感恩兰州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电视剧《河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西安事变中,杨虎城部下团长卫大河抢占潼关立了大功,却因与红军干部高晓山发生冲突被赶回老家。抗战爆发,他重返前线,救了东北军师长姜怀柱,爱上其女姜雅真,却不知她是地下党员,且直接上级是自己三弟付洋。国军接连失败被迫退守中条山,卫大河偷袭永济成功,却被调入游击纵队与高晓山共事,司令李汉桥趁机挑拨,两人矛盾愈深,但在敌后游击战中逐渐改变了观念。

  这是一部剧情十分出彩的电视作品,播出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该剧的导演、主演王新军是地地道道的兰州人。

  “1992年我就离开了兰州在北京求学,后来就留在了北京。”王新军的话语里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忘记我今天身上所具有的很多品质,实际上是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兰州给我留下的。也就是说,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

  “今天,我能够拍出《河山》这样的作品,真的要感恩、感谢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他说:“因为,这片土地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地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进而让我始终保留着兰州人那种人情味儿很浓的情怀。我希望咱们老家的人能够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一切顺利。此外,我很想念兰州的牛肉面。”

  打造可以留存于世的艺术作品

  王新军一直十分喜欢有关家国情怀、兄弟情深、生死情等比较厚重的题材,这与他本身当过兵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曾在当年的空政文工团服役整整11年,老父亲也当了20多年的军人,弟弟以前也是军人。所以,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耳熏目染,都让王新军从小对军人的题材以及军人本身充满了好感,既亲切又熟悉。

  “这段经历是我十分专注做好这件事的首要前提。”他由衷地说。

  以前,王新军也拍过一些军事题材的东西,比如《历史的天空》、《黄河绝恋》等,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作品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后来,也不小心拍了被大家所认为的“雷剧”和“神剧”,面对由此而来的负面评论,他没有辩解,更没有气愤,而是沉下心来对很多事情进行了深思。

  “虽然流传甚广‘手撕鬼子’的不是我,但我也要正视这个问题。”他十分诚恳地告诉记者:“在经过这样的阶段后,就一定要反思,反思什么呢?我觉得一方面是我们自身今后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理解和诠释那个年代的人物和形象;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这个行业走到现在,为什么这种题材会被广大观众诟病,怎么把作品拍成了这样?”

  “其实,只有踏踏实实把笔墨和重点放在描写人物的方向上,去深耕每个人物,才能真正赋予作品应有的价值和魅力,打造出可以留存于世的艺术作品。”对于王新军来说,这份感悟并非说说而已,《河山》就是最好的证明。“每一个人物的内心都是一个世界,把它无限放大时,就会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利用起来。这就是我为什么去拍《河山》这样一部戏的初衷。”王新军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