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老王说陇史】名将赵充国:不但留下屯田奇策还贡献了两条成语

 2019/11/21/ 09:58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王文元

  C 接连上书,阻止朝廷蛮干

  公元前61年4月,赵充国抵达金城郡,制定了“全师保胜安边”的策略,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先招降分化一部分羌人,然后再重点打击顽固不化的敌人,对罕羌等采取保护,对先零等叛乱的羌人予以打击。要打击先零等羌人,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渡过黄河。史料记载,赵充国采取了夜渡黄河的办法。为防备羌人半渡而击,赵充国先分出小部分精锐提前过河。一个夜晚三校骑兵利用夜色的掩护衔枚过河,然后在渡口边安营扎寨,保护登陆场。次日天亮大军才正式渡河。

  羌人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派遣少数骑兵出来挑战袭扰,试图通过骚扰来消耗汉军。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赵充国根本不理睬,任由羌人骑兵在外面耀武扬威。赵充国说:“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也。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队按兵不动。

  同时赵充国寻找战机,所部占据四望峡(乐都老鸦峡)、落都(乐都)等地。将战线推进到湟水流域,并在落都设立了大本营。

  然而,朝廷在对待羌人的问题上策略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主张重兵进击。汉宣帝下令,沿边各地集合7万骑兵同时出击,采取无差别打击。这个策略竟然成了朝廷上下的共识。

  宣帝下诏征求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坚决反对,对敌人无差别打击,这是战略上不成熟的表现;而在战术上,用汉军平原列阵之战,在山区同羌人作战,是以自己之短,攻击他人之长。此战,非败不可。

  赵充国的奏章到朝廷后却遭朝廷否决。汉宣帝直接下旨说赵充国畏战,还将一个外戚派来担任监军。赵充国似乎失去了朝廷的信任,但他不以个人荣辱为重,以国家和士卒的性命为重。因为他深知这次进击一旦失败,战争将延续十余年,国家正在休养生息,无力承担如此大经济开支。

  赵充国再次给朝廷上书,他说:“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为明诏,填沟壑,死骨不朽,亡所顾念。”他重点分析当时的情形,强调指出,羌人反叛的主力是先零羌等,而罕羌等不过是胁从。他不顾自身安危力呈意见,终于引起了朝堂的重视,汉宣帝最终采纳了赵充国的意见。

  D 赵充国六世孙,依旧守护河湟

  得到朝廷的认可,赵充国按照自己的思路,有条不紊地对羌人发起了攻击。七月,他对先零羌发起了突袭,大军直逼先零羌老巢,遭受突袭的先零羌,丢弃辎重畜产,仓皇遁逃,不等汉军攻击,自己就乱了阵脚,争相渡河,溺水而亡者不少。赵充国所部在战场上虏获牛羊10万只,车4000辆,这基本上将一个超大部落经济基础彻底打没了。同时,赵充国采取攻心策略,分化瓦解。到秋天的时候,将战线恢复到羌人反叛之前。仅仅用1万人的兵力,就解决了羌人问题。

  随后,赵充国提出了闻名古今的《屯田十二策》,同时还留下照耀古今的《屯田奏》。在湟中地区实施屯田策略,留下一万步兵在湟中屯田。当时朝廷上下看了赵充国的奏疏后,几乎是人人叹服。一年后,河湟谷地屯田大收成效,归降羌人达3万多,只有4千多羌人叛乱的残余困守在南山。赵充国上《请罢屯田奏》,主力撤回,大量屯田将士依旧固守在当地。

  1942年,在青海乐都县老鸦城西五里白崖子,人们发现了东汉时期的《赵宽碑》,记载了赵充国六世孙在河湟地区生活的情形。此时,赵氏家族比较庞大,他们自认为是金城浩亹人,在地方算是豪门,有族人担任过郡县要职。赵充国六世孙赵宽,是护羌校尉的假司马。

  一代名将,不仅为西汉王朝留下屯田政策总结《屯田十二策》,而且为后来者处理边疆问题,制定了“全师保胜安边”的实施纲领,更是以身作则,留下子孙在河湟地区屯田卫边。

  撰文丨王文元

首页  上一页  [1]  [2]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