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百花】父亲和塬

 2019/11/12/ 10:3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杜雪琴

父亲和塬

  杜雪琴

  从靖远县城出发,沿川再往南走,过祖厉河经苏家湾上山,几道弯几道坡上去,便到了我所说的塬。塬上有成百上千亩的旱地,大多种玉米、麦子。小时候的记忆里,遇到雨水充足的年份,夏天麦子熟了,一阵风刮起成片的麦浪,家家的打麦场上堆起来高高的麦垛,院里的粮仓里灌满了颗粒饱满的小麦,这个时候,整个塬上都是金黄的,连黄土地都是。我们家从我往上的几辈人都在塬上出生、长大,再走出来,上大学后我才知道我出生的这个塬叫海都塬。

  父亲想要逃离,那是因为塬上十年久旱,丰收的年景不多。塬上人家,家家院子里都有两个圆顶的粮仓,丰年的小麦储藏在粮仓里,往往得吃好几年,爷爷说,仓里有粮,心里不慌。这里的人曾经饿怕了,从我父辈开始,大家便开始想办法走出旱塬,在那个还没有教育概念的年代,我的父辈就有很多读书人,他们靠着读书走出了塬,到了县城、省城,甚至更远的地方。读书这条路父亲没有走通,他辍学后便留下来跟着爷爷继续种麦、打场、存粮,日子好像望不到头的旱地,没了边际。

  父亲逃离的希望还没有破灭,上世纪七十年代,靖会工程总干渠建成通水后,家里分了几亩水浇地。父亲成年,姥爷答应把母亲嫁给父亲的条件是,搬到有水浇地的川里去。从成家开始,父亲便一直在想着怎么离开这个连棵树都不好好长的旱塬,虽然川里只有几亩水浇地,但父母干劲很足,他们最先尝试了种蔬菜大棚,辣椒、大葱,一茬又一茬的,又满是希望了。

  后来的许多年,父亲种地、打工,母亲开服装店,做小生意,我们家的日子红红火火地过起来了。再后来,父亲把爷爷奶奶从塬上接来我家。爷爷奶奶搬家的时候,父亲把塬上最大的上房拆了,说是房子梁好着呢,还能用。他拆的时候也在想,终于要彻底离开这个塬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本以为父亲会离那个他一直想离开的塬越来越远。不想,我上大学的时候,他又回去了。原来随着条件变好,塬上的人大多都搬走,大片的地也撂荒了。那几年正兴搞合作社,父亲和一位叔叔一起注册了合作社,把村子里的地都流转了过来。

  流转过来的地种什么?麦子是不行了,投入太大,收益又小,父亲和他的合作伙伴便在地里全部种上了向日葵。大四毕业,我找工作四处碰壁,在家待业备考,整个人很颓废,父亲对我说,带你上塬看看吧。那是一个夏天,我随父亲上塬了,还是那些弯、那些坡,驱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塬顶时,父亲有些兴奋地指着远处说,你看那一大片开花的地,都是我们种的向日葵。

  顺着父亲的手望去,我惊呆了,我见到的最大片的向日葵,竟是我父亲种出来的。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一排排向日葵花朝着同一个方向整齐地绽放着,像一个个打了胜仗的战士,昂首挺胸。成片成片的向日葵花又把这片塬染成了金黄,是艳丽明媚、充满希望的黄色。父亲说,人是要尽力往高处走的,但心气不要太高,努力了就好。我知道,他是说给我听的。

  工作后,我很少有机会上塬,但那年夏天的向日葵像是开在了我的心上。遇到挫折、不顺,我就会想起那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想起从不放弃,一辈子勤勤恳恳、敢闯敢拼的父母,他们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他们永远对那片生我们、养我们的黄土地充满热爱,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

  最近,母亲天天和我视频,时不时给我发一些父亲在塬上干活的视频,除草、平整院子、刷墙、装玻璃……他正忙着收拾合作社的办公场地。过去了这么些年,他们的合作社办得越来越有样子了。

  父亲说,塬上可做的事还多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