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杂谈

关注追星乱象之二:病态的粉丝文化啥症状,病灶在哪儿?

 2019/10/31/ 11:02 来源:人民网-娱乐频道 林玮

人民娱评关注追星乱象之二:病态的粉丝文化啥症状,病灶在哪儿?

  近日,某歌手就医用过的输液包、吊水针头被拿到网上售卖引发舆论持续关注。虽然涉事医院已对11名工作人员做出停职处理,但对专业医护人员在追星过猛病态粉丝文化驱使下做出有违职业操守行为的讨论还在发酵。

  硬币总有两面。这在追星和粉丝文化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粉丝群体大多数是年轻人,这就更要警惕追星过度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近年来,过度追星和病态粉丝文化隔三差五就“爆雷”,各种“奇葩”事儿层出不穷,或损星害己,或有悖公序良俗,更有甚者有辱国格、调侃民族伤疤,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义愤填膺。尤其以下种种,更是让“友军”“爱豆”“路人”集体不快。

  一说扰人。明星也是人,理应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空间。“私生饭”跟踪明星,偷窥、偷拍明星日常,严重影响明星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这样的行为应该被鄙夷和唾弃。

  二说低俗。个别粉丝专好“原味”,明星穿过的内衣、用过的手纸、睡过的床无不照单全收的,私下的聊天用语更是污得不堪入目。这样的低级情趣简直自辱人格,而贩卖“原味”的营销更是毫无廉耻、恶俗至极。

  三说造假。从“星援”App不到一年就非法获利近800万元的例子,便可看出粉丝的“出血意愿”和“应援实力”。无处不在的打榜、轮博、刷评,让粉丝沦为了平台的“印钞机”,不仅破坏了行业规范,也误导了追星少年的价值观。

  四说暴戾。有些结团成圈的粉丝,为了维护“爱豆”,不惜充当水军,甚至不辨真假、善恶、美丑,只要谁说我家“爱豆”不好不行,一言不合就开怼,助长了网络空间以及青少年的暴戾情绪,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种种病症困扰各方,我们不禁要问,过度追星和病态粉丝文化的病灶究竟在哪儿?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粉丝群体大多数是年轻人。尤其是尚处求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三观正待形成,基本的明辨是非能力也容易在“爱豆”的光环之下节节溃败。

  病态粉丝文化的形成,绝不能把锅都甩给年轻粉丝。个别明星自己是否起到了应有的表率作用,又是否尽到了公众人物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很值得商榷。明星,不能仅享受“光环”带来的名与利,更要意识到自己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担当的职责与义务。毕竟,因着有喜爱或者崇拜这层关系,明星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粉丝都是一种引领和示范,那么怎么引、往哪儿领,全看明星艺人是否能够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辜负粉丝和公众的期待。

  至于近些年过度追星和病态粉丝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笔者看来,一些网络平台的监管失位或者缺位,需要负很大责任。这些平台无视娱乐影视行业的发展规律,无视共同构建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职责使命,甚至在平台已经出现或者有出现“症状”苗头的时候依旧缺乏必要的、明确的规范,才让以“算法黑箱”进行诱导消费的应援行为和以“流量至上”的造星模式一步步成为助推病态粉丝文化的“幕后黑手”。

  “9102”年了,公众对粉丝追星早已不再持有“妖魔化”的异样目光。前不久“饭圈女孩”力挺“阿中哥”更是感动了亿万网友,这让健康的粉丝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宽容与认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让“友军”不齿、“爱豆”躺枪、“路人”共愤的过度追星行为和病态的粉丝文化,时不时还会沉渣泛起,要想釜底抽薪根治顽疾,就必须找准病灶号准脉,也唯有如此,才能开出良方、药到病除。

  相关链接:

  人民娱评关注追星乱象之一:三甲医院变身追星现场,是病,得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