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探史揭秘

【溯源甘肃】华夏文明的西源——汉渭文化圈古貌钩沉

 2019/10/16/ 10: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特约撰稿人 祝中熹

天水伏羲庙始祖伏羲塑像。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凝聚着文字产生前的人类群体记忆,所涉人与事虽多具神性,但史影隐含其中,是构塑远古历史必须探究的素材。

  伏羲不是一位在历史舞台上一闪而过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也不是一则完整的神话故事,而是一个纷杂但丰实的体系。东距大地湾遗址不过28公里的古成纪,是传说中伏羲的诞生地;汉水绕流其下的仇池山(古仇夷),即传说中伏羲母华胥履大人迹而怀伏羲处。关于伏羲的事迹和功业,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涉及生产、饮食、居住、衣着、婚姻、宗教、文字乃至音乐、艺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略加整理即可发现,以伏羲为标志的群体,是个擅长渔猎,而农、畜业已经兴起的部族,而且跨越了久远的时代。婚姻状态由血缘婚过渡到典型的群婚,再演进到对偶婚,乃至产生了婚嫁礼仪,社会内部结构经历的变化十分清晰。伏羲功业最受后世称道的是“作八卦”,文明时代居群经之首的《易经》,就是由八卦演绎、提升而成的。这一伟大创构出现的伏羲时代,称之为史前人类智慧的最高象征,并不过分。

  传说中同伏羲联系紧密的女娲,也生在东距大地湾遗址约10公里处的秦安县陇城镇,二者传说流布地域完全重合。传说中女娲和伏羲都是“风”姓,都是“蛇身人首”,可能两个族源相近而通婚的族体。女娲与伏羲兄妹为婚的传说,折射着他们共同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的血缘婚阶段。女娲有两项伟大到无以复加的功业,一项是“作人”,一项是“补天”。捏土造人和兄妹为婚以育后,这两大著名的人类始生神话集于女娲一身,正符合人类学早已揭示的人类原始记忆的共聚点:人类的产生源自一位杰出的女性。女娲“炼五钯石以补苍天”的神话,则是原始社会末期先民已掌握金属冶炼技术时代的反映。五色石是“炼”出来的,其原质当为各类矿石,经高温销熔后产生不同颜色的金属,可随意造型。这应是炼石补天神话构想的社会现实基础。

  古文献一致说属于姜姓的炎帝,实乃汉渭地区历史久远的羌族首领。炎帝所率当为羌族中最先进的一支,是原始农业的创育者,传说中将耒、耜和牛耕的发明,都归之于炎帝。炎帝族、伏羲族存在时代先后的承接关系,应为汉渭古族中最先走下黄土高原面向中原发展的部族,其影响传布东方,遂有“神农氏”之尊号。

  与炎帝国同出少典氏的黄帝族,为新石器时代后期最能代表汉渭文化圈文化高度的群体。黄帝族继炎帝族之后走向中原,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军事实力,顺利地扩拓着族势。在取得涿鹿、阪泉两次大战的胜利后,完成了部落联盟的强势组合,为华夏文明的最终形成铺平了道路。传说中把我国史前社会几乎所有的重要成就和创举都归功于黄帝及其族体,那正是多元文化区系整合归一的史态反映。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伏羲和黄帝的传说,不仅在功业上多有重合之处,在族脉关系上,也存在同源的瓜葛。他们具有相近的神性身份,都是“雷神”,都是龙的化身。在活动地域上,两个族系也完全重合。黄帝“以姬水成”,这姬水论者认为即今临夏的姬家川;古文籍言黄帝生于“寿丘”,此寿丘据考即天水南境的齐寿山。近些年来,不少陇学者汇聚各种资料进行研究,得出了黄帝族兴起于今清水一带的结论。《易林》曾多次使用一条韵语:“黄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当属实情。

  综上所述可知,有关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时间跨度上,在文化面貌上,尤其在地域流布上,都同汉渭文化圈田野考古提供的史实信息合若符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