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凝聚网站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2019/09/27/ 15:02 来源:每日甘肃网 侯斌

凝聚网站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 侯 斌

  2019年5月9日,作为一名代表每日甘肃网的报社帮扶工作队队员,我来到了宁县盘克镇宋庄村。作为在兰州出生的宁县人,刚来农村,感觉什么都很新奇,但吃饭喝水上厕所,都非常不习惯。我东看看,西转转,问东问西,但就不知道扶贫工作该如何去开展。即使赵宝东书记带我步行入户了三四次,也只能记得大体位置,户名经常张冠李戴(全村长9.5公里,共有6个村民小组)。

  当我还在学文件、熟悉了解户情时,全县就开始了“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落实2018年措施完成情况和制定2019年帮扶实施方案,紧接着又是“两不愁三保障”筛查问卷,入户核查统计、问题台账等工作。一时间让我手忙脚乱,好在“老赵”政策清、情况熟,帮了我很多。哦!“老赵”是村里人对报社派来的赵宝东书记的昵称。如同现在村民对我的称呼,从刚来时的“侯记者”变成了亲切的“小侯”。

  参加扶贫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真正体会到扶贫工作的精细和繁重。我们不但要去镇上的银行调出帮扶户一卡通的惠农款和补助发放流水单,而且要逐一核对列出发放的农支补、草原补、退耕还林补等等补贴单,还要按人口算出养老金、低保金。低保金四类的标准和年度标准不一样,计算时间也跨年度。这样,就更加重了工作负担。转移支付、入股分红、合作医疗政府代缴,有部分记收入,有部分不计收入,一条条对,一遍遍算,因此晚上加班算账成了常事。

  好几个晚上我们加班到凌晨二三点,有次我还在睡梦中“老赵”就打电话,通知早上7点准时出门去入户核查。这样的工作场景持续了好久。虽然辛苦,但这也为我们后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清零行动奠定了基础。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农村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文化的农村,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为此,每日甘肃网为宁县开辟“印象宁县”宣传窗口,对宁县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等进行全方位推介,使我们干部群众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目前,网站已为11个贫困县免费刊发了公益广告,总价值220万元。

  真情帮扶,大大加深了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的感情。扶贫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贫困户胡兴远今年已78岁,患了肾结石及多项老年病,我入户走访时,他的老伴得知是报社增派的帮扶队员,拉住我的手迟迟不肯松开。老人家激动地说:如果不是驻村队长和帮扶责任人一次次和她宣讲医疗政策,劝她老伴去医院治疗,她老伴早就不在了。“报社的人,就是我的亲人”。临走时,一定要我们带上她家种的辣子。贫困户赵彩琴的儿子今年46岁了,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治疗后病情虽得到了控制,但是不肯按时吃药。赵书记和我连续20余天去她家和她儿子聊天唠家常,交朋友、疏导他,目前他能够按时吃药了,精神状态也很好。闲暇时间我们还一起打篮球,就连他家的大狗,见到我们时,摇尾嗅脚,非常亲密。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躬下身子、狠抓落实,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努力高标准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按照领导的嘱托,把辛勤的汗水洒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把忙碌的身影闪烁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知道,我是代表每日甘肃网100多名员工战斗在扶贫第一线。只有集中于精准扶贫工作,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全村脱贫攻坚任务决战决胜、如期完成,才不辜负报社、网站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以脱贫攻坚的扎实成效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迎接每日甘肃网成立20周年。

  (作者:行财中心文员 网站驻扶贫村干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