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美文欣赏

10万+背后的故事

 2019/09/27/ 14:5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耿宁

10万+背后的故事

  □ 耿 宁

  6年前,我从一名网络编辑“转型”成了一名新媒体小编,从王守超手里接过“每日甘肃”微信公众号,并与兰晶一起开始负责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发布工作。“每日甘肃”微信公众号,是每日甘肃网探索新媒体领域、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的一个“新动作”。如果说当微信公众号编辑和当网络编辑有什么最直观的区别,那一定是每篇文章发出去以后在文末跳动的阅读数字了,就像是有一个你看不到摸不着的考官在为你每天的工作考核打分,而且一点都不留情面。这种压力相信大家能想象得到吧,也毫无疑问地让我为之抓狂。抓狂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当一篇文章发出去以后,我一分钟要点击刷新二三十次,就是为了看看阅读量的变化情况。

  刚起步时,我和兰晶多数时间都会被“阅读量”击溃,这也勾起了一个我最初的疑虑:作为既严肃又正式的每日甘肃网的官方公众号,真的会有自己的市场吗?同事也常问:“你们有10万+吗?什么时候能有啊?”对此我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地说:“怎么说呢……这个……还……还需要再等等看。”这种如“魔咒”般的“灵魂拷问”,无法破解又时时萦绕于心。后来,随着朱旺、张晋敏等人的加入,我们正式组建了新媒体部(双微),编辑队伍越来越壮大,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发布程序也越来越规范,在边做边学中我们逐渐取得了五六万的阅读量,但是始终盼不来一个10万+。小伙伴们时常自责:“唉!还是差点,是不是早点发就会好了?”“标题是不是不吸引人?是不是应该再加点‘料’?”不善言辞的我只能送上几句鼓励与安慰,再一遍遍翻看着网络和日历,找寻下一个突破点。

  人们平时刷微信都在看些什么?我总结了一下,无非是“娱乐八卦晒娃炫富”。这边一个男明星的家庭丑闻可以霸占头条半个月,那边一部当红偶像剧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炒作;这边某公司被收购了,一篇“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开始带节奏;那边每次发生热点舆情后,各家自媒体开始跑出来蹭流量,然后第二天又出现各种反转和争论……而我所在的平台是一个官方平台,不能跟风做没有节操的“标题党”,更不能随便带节奏。

  怎么办?我也很着急啊!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7年的夏天。有天晚上8点多,我正在路边的面馆“呼噜呼噜”地吃着拉面,随手习惯性地打开一篇当天发布的微信文章看阅读量,阅读量已达到3万+,并且还在飞速上涨,等我吃完面回到家就已经突破6万+,再到第二天我一觉睡醒,阅读量竟然达到10万+。这篇文章的阅读数字最终定格在了21万,并且还有上万个赞。怎么形容这个数字给我带来的冲击呢?就好像一个月薪5000的人一下子中了500万的彩票。那种欣喜,不言而喻。

  这条讲“宝兰高铁”开通的新闻,题材非常接地气。我也跟踪关注已久,事先与小伙伴一起揣测读者心理,搜集大量新闻素材,囊括路线、站点、列车时刻表等,把从兰州乘坐高铁可直达的城市从东到西,由远及近扒了个遍,又从12306网站上整理出票价做成了生动有趣、一目了然的图解,只等开通之日添几张现场图加几段话即可发布。但我事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竟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我们在后台收到了千余条网友留言,很多都热情洋溢,热切盼望乘坐体验。“飞跃渭河陇山,真想快点儿回到家乡看看”,看到这样的留言,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呢?甚至还有网友跑来后台和小编说,他觉得非常激动,因为自己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的一句表露高铁建设者身份的留言能得到很多陌生网友的点赞。我想,这不仅是对他的认同,更是对“每日甘肃”微信公众号小编团队最大的肯定。

  这一次的突破仿佛是一针强心剂,也让我们迅速坚定了自己的定位。“民生加服务”成为了“每日甘肃”孜孜追求的方向。

  当前路被照亮,阅读量也不再是一个难缠的对手了,那些10万+源源不断地被突破。仅在今年上半年,我们达到了每月都有10万+的高度,而当初被我们当做学习对象的一些微信公众号,由于各种原因也开始渐渐淡出舞台。

  当年我们的编辑团队被贴上了“标题党”等各种标签,在与本地自媒体大号的“较量”中一次次吸取教训,一次次获得力量,我们的编辑已经成长为给别人“传经送宝”的老师。当你再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或许会对我们有了一种新的了解!当年我们是多么有闯劲、有创造力的小编啊!而这样的一个公众号能坚持稳定发展到现在,也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了。

  近两年,每日甘肃网加快了转型发展、媒体融合的步伐,新的同事们不断加入我们团队,也让我们的力量变强了。当然了,在相互的磨合中也会发生很多新的故事。近年来,H5以其活泼生动的形式吸引了大量读者,内涵和思想性也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其构思、设计、制作过程却需要花费不少人力,而技术含量显得尤为关键。

  还记得2016年10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面对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报道,同行竞争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刚开始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内容呈现上却乏善可陈,甚至连人力上都捉襟见肘。出师报道不利,可预想到后期的报道压力更是与日俱增,怎么办呢?难道就只能保持沉默吗?难道就只能低头认输吗?还好,我们团队的小编有足够的韧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张晋敏还有借调来的江文涛,每晚都泡在办公室里,想尽各种办法选题材、编辑文字、制图、找配乐,每天推出一期H5。现在再回头看当时的作品,虽然不尽完美,但总算是跟上了大会节奏。在领导和同事的热情转发中,我们的作品始终也占有一席之地,一场“战役”打下来,我们并不认为自己被打输了,被打怕了,反而看到了策划所不及、技术之缺陷、差距之大,当然我们也相信全面补强为时不晚。这次重大主题报道所暴露出的缺陷和问题成了我们团队内部下一步亟待弥补的短板。在这次报道任务结束后,黄总多次关切过问、亲自把关选才,我们团队也终于在2016年末迎来了又一位新人——郁洁。后面的实践证明,经过迅速磨合,郁洁的到来好像一块拼图正好让我们的团队变得完整而充实。以前疲于奔命的H5制作任务渐渐成了我们团队的加分项。在2017年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网络媒体大型采访活动中,我们团队的H5作品更是全面开花,以数据新闻、图解新闻等多样的呈现方式包揽了这次采访活动从特等奖到一、二、三奖的所有奖项。在2018年初的甘肃省两会中,张晋敏和郁洁这对搭档又发力以动画等更丰富的H5样式,用虚拟场景展示两会盛况、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敢肯定地说这在当时的两会报道中是从来没有过的,甚至有同事在朋友圈转发后套用热词留言,“这是每日甘肃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其实我心里最明白,没有这两位“女将”平时的努力钻研和刻苦攻关,我再好的主意和策划也出不来。2018年10月,为做好甘肃新媒体集团成立和新甘肃客户端的上线宣传,我们团队又接连策划推出了几款H5作品,10月28日,甘肃新媒体集团成立,新甘肃客户端同时上线,我作为一名每日甘肃网选入新甘肃客户端的编辑,向前来调研的省委宣传部陈青部长介绍并演示了其中一个H5作品,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陈青部长说已经关注到了我们的作品,并给我们的作品和制作团队点赞。时至今日,这一幕我仍然记忆犹新。

  认真想一想,其实我们团队的每一件H5作品不论是最开始的幼稚还是到后来的逐步完善精益求精,都有团队成员用心付出过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又为get到了新技能而欣喜。同时,每一件H5作品也都曾经得到过网站领导和小伙伴们的大力转发,继而去吸引和影响更多的人,从而促进这个曾经的“弱项”成了我们团队乃至每日甘肃网的一块“招牌”。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并不像一篇征文,而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用文字与网站小伙伴做的一次坦诚交流。我与团队成员或网站同事间也有过争吵或不快,但最终我们彼此理解和原谅;我在工作中也犯过许多错误,但最终还是网站领导和同事给予我信任与支持。每一次交谈都代表了最友善的关心,每一次转发都代表了最有力的支持,这不是一个团队的成绩,也不是一个账号的胜利,而是网站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机遇,也是网站这个大朋友圈给了我们充分关心与爱护。这篇文章虽然简单,都是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从头看过却也能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新启发:岗位在变,工作环境在变,希望我们从每日甘肃网带来的艰苦奋斗精神不会变,并且也将继续在新的小编身上得到体现和发扬。

  作者:新媒体部(双微)主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