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陇原故事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斗转星移看变化——一台戏】台台大戏,一眼千年 几度辉煌

 2019/09/25/ 15:1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平丽艳 实习生马正云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斗转星移看变化——一台戏】

台台大戏,一眼千年 几度辉煌

《枫洛池》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周总理接见演员。

陇剧《官鹅情歌》剧照

  一台戏,抑或在锣鼓铿锵中勾连历史,抑或是舞者翩然的身姿中,演绎着一眼千年的辉煌……

  “甘肃是个出戏的地方”。这是国内众多专家对甘肃的评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开掘甘肃这座文艺富矿,一部部横空出世的大戏,记录着甘肃戏剧的“荣光”:从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到陇剧《枫洛池》,从舞剧《丝路花雨》到《大梦敦煌》,从敦煌文博会舞台的《又见敦煌》到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从初出茅庐到羽翼渐丰的一台台样式丰富的剧目,让甘肃戏剧大省更加骨架坚实、血肉丰满!

  1 这台戏,催生一个剧种

  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兰州这个西北戏曲大码头上,来往着无数戏班和难以计数的戏曲名家,秦腔、豫剧、蒲剧、山西梆子都在此会合,当时有一种说法,“秦腔发源于甘肃,在过去尤其是唱秦腔,过不了兰州这个大码头,就红不到全国去。”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大批陕甘宁边区的文艺院团来到甘肃各地,与甘肃原有的地方剧种会合形成了甘肃戏曲的最初状态。

话剧《兰州好家》剧照

秦腔《大秦文公》剧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为标志,甘肃戏剧发展形成了第一个创作高潮。”甘肃省文联主席王登渤说,1956年,甘肃第一代话剧人汪钺、姚运焕、武玉笑等创作的《在康布尔草原上》,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上,斩获演出一等奖、导演一等奖两项大奖,从此甘肃话剧在全国一炮打响。1959年前后,话剧《滚滚的白龙江》《悲壮的历程》,歌剧《向阳川》等一批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的出现让当时文艺界流传着一句话:“甘肃戏剧是飘着酥油香味儿的。”正是这样一批作品,奠定了甘肃戏剧以民族戏为主的演绎风格。

  陇剧的出现,更是成为当时标志性的文化事件。甘肃省陇剧艺术研究会会长王亨至今讲起那段历史还津津乐道:“1959年,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赴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45天演出22场,当时剧组两进中南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亲切接见演职人员并合影留念。”《枫洛池》进京演出归来,当时省上领导提出将“陇东道情”更名为“陇剧”,彻底结束了甘肃没有本省地方剧种的历史,甘肃省陇剧团应运而生。

  陇剧诞生以来,我省陇剧人始终坚持“出人出戏”的原则,一批原创剧作丰富着甘肃的戏剧舞台,2012年,在全国新兴剧种现状和发展研讨会上,国内相关戏剧界专家一致认为,“陇剧已一跃成为全国新兴剧种中发展最好的剧种。”不仅如此,在陇剧的戏曲百花园中,还培养出雷通霞、窦凤霞、佟红梅和边肖四朵“陇剧梅花”。

  2 这台戏,是改革开放的“报春鸟”

舞剧《大梦敦煌》剧照

舞剧《丝路花雨》剧照

  “甘肃是个出戏的地方”,有关领导和专家这样评价。从1977年到1979年,以舞剧《丝路花雨》、京剧《南天柱》、话剧《西安事变》为代表,甘肃戏剧艺术再一次显示出强大的创造力,也因此带来了甘肃戏剧创作生产的“第二次高峰”。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甘肃省歌舞团(现甘肃省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以敦煌壁画为创作素材,创作出了我国第一部开创敦煌舞蹈流派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艺术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剧中女主角英娘“反弹琵琶”的“S”形舞姿,首开中国古典舞蹈传承与创新之先河,并因此创立了“敦煌舞派”。“《丝路花雨》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中国民族舞中开创了敦煌舞派,在之后的艺术教育中建立了敦煌舞的完整教学体系,同时也对全国敦煌题材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辐射力。”王登渤说。

  “197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30周年之际,甘肃的戏剧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状态。”王登渤说,当时由甘肃创作、演出的话剧《西安事变》、京剧《南天柱》、舞剧《丝路花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中,一举获得三个“创作一等奖”,在全国戏剧界引起极大震动。甘肃省话剧团创演的话剧《西安事变》,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为题材,用新颖的视角大胆再现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同时首开中国文艺创作一代风气之先河,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形象首次搬上话剧舞台。该剧上演后,在文艺界引起巨大反响,甘肃省话剧团也因此名扬祖国大江南北。京剧《南天柱》则塑造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的艺术形象,这部剧不仅开创了我国京剧舞台上展现老一辈革命家形象之先河,同时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京剧形式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在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中,同时获得文化部“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的舞剧《丝路花雨》,更是在全国文艺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敦煌艺术旋风,有着“改革开放的报春鸟”之美誉。1982年,《丝路花雨》荣登世界著名大剧院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剧目;1994年,该剧再度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作为我国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还赢得了“中国舞剧里程碑”“东方《天鹅湖》”等美誉,2004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40年来,舞剧《丝路花雨》先后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近2900场,观众超过400万人次,其中仅“英娘”的扮演者就有26位之多。“英娘”在换,经典的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断,如今在甘肃省歌舞剧院的陈列室里,一座座奖杯、一个个牌匾、一本本荣誉证书……记录了这部中国经典舞剧的辉煌与荣光。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