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新闻

【馆长说文物】甘肃沙井文化中的青铜器

 2019/08/16/ 11:0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勇杰

三层伫马铜牌饰

铜鞭

  浓郁的草原文化特色

  沙井文化动物纹青铜牌饰众多,这其中洋溢着浓郁的草原文化特色。三层伫马铜牌饰的出土,进一步验证了繁衍生息于石羊河、金川河流域的沙井文化先民,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经济结构。出土的伫马铜牌饰是穿缀在皮袍或腰带上的装饰品,充分体现了沙井文化先民对马的珍爱。

  在金川三角城遗址墓葬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羊、马、牛头骨以及驴蹄趾骨等殉牲物,以羊骨居多,还出土羊型铜牌饰8枚。如此看来,也印证了沙井文化先民“西部牧羊人”的称谓。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沙井文化青铜器,与同属于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齐家、四坝、辛店、寺洼等考古文化青铜器相比,无论从造型、纹饰还是表现主题、功能上比较分析,其关联度并不高。相反,它们与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北方系青铜器相比,相似程度令人惊叹。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金昌文物工作者曾在金川三角城遗址征集到一枚虎噬鹿青铜牌饰,配环以供穿系,据分析可能是沙井先民的“护身符”,先民希望能够拥有像老虎一样的胆略和力量,去战胜大自然当中遇到的困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牌饰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收藏的虎噬鹿银牌饰在表现主题、器形风格、大小尺寸等方面均很相像。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伏鹿、虎耳造型写实一些,后者更趋于抽象化,虎耳甚至已抽象为高浮雕的圆圈形状。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更原始一些。这两件牌饰的对比,进一步证实沙井文化青铜器属于北方长城沿线青铜文化,与欧亚草原地区的青铜文明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推测判断归属北方系青铜文化范畴的同时,沙井文化青铜器还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三角城遗址出土了一件直径5厘米的小铜镜,原命名为“四兽纹小铜镜”。这件铜镜锈蚀严重,经除锈、封护之后,只能隐约看到一些纹饰。经X光透视,隐藏在铜锈下面的纹饰终于显现出来,镜面上模铸三条躯体蜿蜒的对称龙纹,三龙首尾相接,环绕在镜钮一周,与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有异曲同工之妙。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洪猛先生认为,龙纹系中原文化的装饰题材,该铜镜的出现可视为沙井文化的中原文化因素。因此,该铜镜被重新命名为“龙纹铜镜”,现为金昌市博物馆馆标。事实上,金川三角城遗址还出土有铲足陶鬲、戈形回纹绣皮囊、铁犁铧等器物,这些也都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风格。可以推断出,沙井文化虽距离中原文化稍远,但中原文化因素有可能是通过某个中间途径传播而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