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文化  >  文化新闻

【馆长说文物】甘肃沙井文化中的青铜器

 2019/08/16/ 11:0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勇杰

沙井文化·龙纹铜镜

羊形铜牌饰

  文物中的青铜铸造工艺

  金川三角城遗址考古发掘40年来,先后出土青铜器3000件以上,这些青铜器是从哪里来的呢?尽管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熔炉、陶范、坩埚等冶炼遗存,但是我们有理由判断,这些青铜器源自当地冶炼。

  青铜冶炼涉及采矿、冶铜、制模、铸造等一系列专门的生产工艺技术,表明铜器铸造以及制陶、皮革加工、麻毛纺织、骨角器加工等手工业,做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业已存在。沙井文化先民铸造的锥、凿、斧、针筒、刀、匕首、短剑、镞等青铜工具(兵器)具有锋利、精巧、耐磨损等特性,比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更能提高人们的劳动效率,因而深受欢迎。青铜生产工具的大量使用,逐步取代了一部分石器、木器、骨器和红铜器,成为生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沙井文化部族的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丰富起来。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富足,一些人可以专门从事青铜器冶炼以及其他手工业,进一步强化了畜牧业、农业、手工业之间的社会分工,使得这支部族逐渐迈进了文明社会。青铜铸造业开始出现梳、簪、带扣等装饰品,以及羊、牛、马、猪、狗、虎、鹿等动物纹牌饰。这些动物纹青铜牌饰的出现,一方面表明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以及畜牧业的兴盛;另一方面,青铜器上繁缛的纹饰为我们探究该民族文化特质提供了依据。

  在出土的文物中,个别青铜牌饰出土时,甚至用于穿缀的皮革残片仍然存在,这是沙井文化先民将青铜牌饰穿缀于衣服或腰带上,用来做装饰品的实物例证。

  追溯历史,三角城遗址所在的金川地区铜矿资源特别丰富。在古代,沙井文化青铜器浇铸技术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单范→双模合范→分铸等由易到难的铸造发展阶段。特别是多个镂空铜铃的出现,是分体铸接成形技术应用的成果,代表了沙井文化青铜器浇铸技术的最高成就。

  也许大家会问,沙井文化青铜制品只是一些小型工具、兵器和装饰品,为什么没有出现像青铜鼎之类的大型礼器?从考古发现来看,一方面表明沙井文化青铜冶铸技术还存在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寓示着沙井文化部族仍处于原始氏族公社阶段,对代表王权身份地位的大型礼器尚未萌生特别的需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